第229章 “盾”字册子(2 / 2)

深褐色的牛皮纸封面,触手粗糙。

那个浓墨写就的“盾”字,笔力遒劲,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

他深吸一口气,怀着一种混合着好奇与警惕的心情,翻开了第一页。

里面并非想象中密麻麻的文字或复杂图纸,而是……一幅画?

用钢笔绘制的、线条简洁却极其传神的画。画的是一个少年背影,他站在一片断壁残垣之前,手中似乎握着什么,正面对着前方汹涌而来的、象征性的黑暗浪潮。那少年的姿态,并非进攻,而是沉稳的守护。

林向阳心中一动,快速往后翻。

后面几页,依旧是画。

有的画着如何在瓦砾下寻找支撑点,有的画着如何利用身边寻常物品制造简单的障碍或触发警报,有的画着几种看似随意、实则暗含规律的地面标记……

这不像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生存指南?

或者说,是一本关于在恶劣或危险环境下,如何利用有限条件和智慧进行隐蔽、防护、预警和传递信息的图示手册!

每一幅画都简洁明了,超越语言的障碍,直指核心。

那种专注于“守护”和“生存”的实用主义风格,让林向阳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与悸动。

这“盾”,并非武器,而是守护之盾,生存之盾。

是谁绘制了它?

它为何会流落到旧书摊?

又为何会与那本德文机械书放在一起?

夏日的黄昏,来得迟些。

夕阳的余晖如同熔化的金子,泼洒在第七中学空旷的操场上,也透过窗户,为校办工厂那场由劣质垫片引发的风波,画上了一个略显仓促的句号。

林向阳背着依旧沉甸甸的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

书包里,那本“盾”字册子像一块冷却后的烙铁,沉默地散发着余温,与午后的惊悸交织在一起。

马科长最后那阴沉而复杂的目光,并未在他心中停留太久。

那种基于嫉妒和权威被挑战的愠怒,在这个时代的基层小干部身上并不罕见,自有其应对之法。

真正让他心神不宁的,依旧是“盾”字册子带来的谜团,以及昨日那疑似钱叔尾随的阴影。

这“盾”,是守护之盾,还是风暴将至的预警?

绘制它的人,身处何方?

是友是敌?

它和那些德文机械书、中日文笔记,究竟勾勒着怎样一幅隐秘的图景?

这些问题如同蛛网,缠绕在他的思绪深处,让他对周围的环境,愈发警惕。

他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书包带,让那本册子更紧贴背部,仿佛这样能更好地隐藏这个秘密。

脚步不由加快,向着大杂院的方向走去,那里有需要他守护的家人,也是他此刻唯一能感到安心的地方。

刚踏进大院门口,一股熟悉的、带着焦香的烤红薯味儿便钻入鼻息,暂时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