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业正伏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批阅文件,听到敲门声,头也没抬地说了声“进来”。
林向阳轻轻推门而入,恭敬地站在办公桌前几步远的地方,没有出声打扰。
片刻后,杨厂长放下笔,抬起头,看到是林向阳,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小林同志?坐。怎么有空跑到我这里来了?是生活上又遇到什么困难了?”
他的语气还算温和,带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
林向阳没有坐下,而是先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杨厂长,冒昧打扰您工作,非常抱歉。我这次来,不是生活上的事,是为了……我读书的事。”
“读书?”
杨厂长挑了挑眉,身体微微后靠,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你还在夜校上课?挺好。听说你弟弟妹妹学习也不错,尤其是你大妹妹。”
“谢谢厂长关心。”
林向阳心中稍定,知道杨厂长确实关注过他家的情况。
他抓住机会,将自己的困境和诉求清晰、简洁地阐述出来:
“杨厂长,我今年十七岁了,因为家里以前的情况,耽误了正常的学业。但我一直坚持自学,数理化方面有些基础。我的目标是考高中,将来还想考大学。按照政策,超龄青年需要有关单位推荐和学校考核。我……我想恳请您,以红星第二机械厂的名义,为我写一封推荐信,证明我虽超龄,但通过自学已具备报考高中的文化水平。”
他一口气说完,心脏再次悬到了嗓子眼,目光坦诚而带着恳求地望着杨厂长。
办公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杨厂长的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目光锐利地审视着林向阳,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十七岁,直接考高中……”
杨厂长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小林,你的志气不小啊。你可知道,这不合一般的规矩?就算我写了推荐信,学校那边也未必会买账,考核更是严格,你真有把握?”
“厂长,规矩是引导人向上的,不是束缚人发展的。我相信,为国家培养人才,是更大的规矩。”
林向阳迎着他的目光,语气不卑不亢,“至于考核,我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测试。数理化,乃至文史地,我都做了准备。我不敢说十拿九稳,但我有信心达到高中入学的要求。”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厂长,我知道这个请求让您为难。但我没有别的办法。我爹娘不在了,我是大哥,我得给弟弟妹妹趟出一条路来。读书,是眼下我能看到的,最光明、最有可能改变命运的路。我不想他们将来,还是像我之前一样,只能为了一口吃的耗尽心力。”
这番话,半是道理,半是真情,将他个人的求学渴望与长兄的责任紧密捆绑在一起。
杨厂长凝视着他,许久没有说话。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林向阳能听到窗外远处车间传来的隐约机器轰鸣声,以及自己越发清晰的心跳。
终于,杨厂长轻轻吐出一口气,脸上严肃的表情化开,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激赏和决断。
“好!”
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好一个‘为国家培养人才是更大的规矩’!好一个要给弟弟妹妹趟路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