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技术输出奠基业(2 / 2)

有人试探着来问林向阳,是否也能“帮”他们家改造或者新建炉灶,条件好商量。

林向阳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完全拒绝,只是表示需要看看材料和时间。

他知道,技术输出的口子不能开得太大,否则会迅速摊薄其价值,甚至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必须控制节奏,或许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情资源,用来交换更急需的东西,或者维系关键的关系。

但无论如何,这“首笔技术输出”的成功,意义非凡。

它标志着林向阳的生存策略,从单纯的“利用技术自救”,开始向“技术变现”和“资源整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那堆在墙角的、在旁人看来如同垃圾的废旧铁料,在他眼中,却是一个小小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聚宝盆”,是他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第一块基石。

夜晚,油灯下。

林向阳翻看着晓梅更新后的账本,在“资产”一栏的角落里,添上了一行小字:“库存铁料:约一百五十斤(估值待定)。”

他看着那行字,嘴角微微勾起。

然而,他的目光随即落到屋内更深处,那被旧帆布覆盖着的、沉默的柴油机轮廓上。

用这些“废铁”,能让它重新轰鸣吗?

周满囤在搬运铁料时,似乎无意中提起,合作社最近清理仓库,好像还清出来几个更大型的、锈得更厉害的“铁疙瘩”,据说是什么旧机器上拆下来的,因为太沉太占地方,正准备找机会当废铁处理掉……

那些“铁疙瘩”,又会是什么?

周满囤运来的那堆废旧铁料,在林家小屋外墙角垒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小小山丘,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泛着沉黯而坚实的金属光泽。

对于大杂院里绝大多数邻居而言,这不过是一堆碍眼且无用的破烂,甚至有人私下嘀咕林家小子是不是魔怔了,用能下金蛋的炉子技术就换了这么一堆废铁,简直是亏到了姥姥家。

唯有林向阳自己清楚,这些在旁人眼中与垃圾无异的“破烂”,对他而言,意味着未来无限的可能。

那是他构思中诸多小发明、小改造,乃至那台沉睡的柴油机重获新生所必需的“工业筋骨”。

晓梅在家庭账本“资产”栏郑重添上的那一笔“库存铁料:约一百五十斤(估值待定)”,更是赋予了这堆冷硬之物一种关乎家庭未来发展的、沉甸甸的希望。

技术输出的首战告捷,不仅带来了宝贵的原材料储备,更无形中提升了大杂院的话语权。

连平日里算盘打得最精、心眼最多的周满囤,如今见了林向阳,也多是陪着笑脸,主动打招呼。

毕竟,他家烤红薯生意的兴衰,某种程度上已与林家的技术善意捆绑在了一起。这是一种微妙而牢固的利益纽带。

外部环境的暂时缓和,并未让林向阳放松警惕。

他深知,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