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买卖太划算了!
“成!成交!”
周满囤生怕林向阳反悔,一口答应下来,脸上笑开了花,“向阳你小子真是厚道!帮了叔大忙了!你放心,废铁包在叔身上,保证给你挑好的、实在的!一百斤,只多不少!”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家新炉灶红火燃烧,烤出香甜流蜜红薯的美好前景。
“那就说定了。”
林向阳点点头,“您先把废铁运过来,堆到我院里墙角就成。我看料备齐了,就抽空过去帮您砌。”
“好好好!我这就去弄!马上!”
周满囤喜不自胜,连那块五毛钱都忘了收回去,揣回怀里,转身就兴冲冲地往外走,脚步轻快得像换了个人。
看着周满囤消失的背影,卫国忍不住凑过来:“大哥,你要那些破铁疙瘩干啥?咱家又用不上,占地方不说,下雨还生锈。”
晓梅也若有所思:“大哥,用技术换废铁,虽然比只收一块五显得值,但……是不是还是亏了?”
林向阳看着弟妹们疑惑的眼神,微微一笑,走到那堆废旧铁料前,捡起一块锈迹斑斑、形状奇特的零件在手中掂了掂。
“晓梅,记账。今日,技术输出一次,标的:二次燃烧节能窑建造技术。收入:约定废旧铁料一百斤,暂未入库。”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穿透了眼前的院墙,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这些东西,在别人眼里是废铁,在咱们手里,说不定就是未来造机器、改工具的‘筋骨’。现在看着不值钱,等我们需要的时候,就知道它们的宝贵了。这叫……资源储备。”
他没有深入解释柴油机的改造蓝图,那对弟妹们来说还太遥远。
但他要从小给他们灌输这种“变废为宝”、“长远规划”的意识。
接下来的两天,周满囤果然信守承诺,吭哧吭哧地用板车拉来了好几趟废旧铁料。
有断裂的农具头、报废的锅底、扭曲的铁棍、锈死的轴承外壳……林林总总,堆在林家小屋外墙角,很快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小铁山,重量远超一百斤。
周满囤似乎想用数量弥补“质量”上的“亏欠”,显得格外卖力。
林向阳仔细检查了这些铁料,大多虽然锈蚀,但材质尚可,厚度足够,正是他需要的类型。他满意地点点头。
然后,他选了个下午,带着工具去了周家。
这一次,他没有丝毫保留(在民用炉灶层面),亲自上手,指挥着周满囤打下手,和泥、砌砖、预留风道、安装他特制的简易陶土扰流片……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准。
当新炉灶第一次点火,那迅猛而均匀的升温速度,那几乎看不到的淡淡青烟,以及放入红薯后那诱人的焦香快速弥漫开来时,周满囤激动得手都在抖,对着林向阳千恩万谢,之前的那些龃龉仿佛从未发生过。
周家拥有高效节能窑的消息很快传开。
院里其他几户同样被燃料问题困扰、或者也有点小生意心思的人家,看到周家的实例,心思也都活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