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烤红薯(1 / 2)

肉包子的香气似乎还在齿颊间留恋,那饱腹的满足感与首次分红的喜悦,如同给林家兄妹疲乏却坚韧的身心注入了一股温润的暖流。

家庭基金盒里那沉甸甸的一元九角四分钱,不仅是物质上的积累,更是精神上的锚点,让他们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世中,拥有了更多直面未来的底气。

然而,林向阳深知,一时的成功与温饱,远非终点。

酸梅汤生意受天气、原料、政策乃至国营竞争的影响太大,根基脆弱。

要想让这个家真正站稳脚跟,必须开拓更多元、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夏日将尽,秋意初显,早晚的凉风带来了新的讯号。

林向阳的目光,落在了街边偶尔可见的、那散发着诱人焦香的烤红薯摊上。

热乎乎、甜滋滋的烤红薯,无疑是秋冬时节极受欢迎的平民美食,门槛相对较低,若能做成,正好与夏季的酸梅汤形成季节性互补。

“咱们试试烤红薯怎么样?”

晚饭后,林向阳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状似随意地提出新想法。

“烤红薯?”卫国眼睛一亮,吃货的本能让他瞬间兴奋起来,“好啊好啊!那个香!肯定好卖!”

晓梅则立刻进入“财政部长”的角色,蹙着小眉头盘算:“红薯倒是不算太贵,也好买。可是……烤红薯需要专门的炉子吧?还得一直烧煤,成本不低呢。”

她精准地指出了关键问题——燃料成本。

“炉子的问题,我来想办法。”

林向阳成竹在胸,“咱们不买现成的,自己做一个。不但要做,还要做一个比别人都省煤的。”

【能量:0.91\/10】——意念微动,虚拟图书馆的流光再次无声滑过。

【请求调取基于1950年代常见材料、以提升热效率为核心的简易烤薯窑\/炉构造方案。侧重二次燃烧、保温设计。消耗:可忽略。】

【请求通过。】

大量关于土法节能灶、简易耐火结构、空气动力学基础原理的信息涌入脑海,经过筛选整合,最终聚焦于一种利用废旧砖石、铁皮桶改造,通过巧妙设计烟道和燃烧室,实现燃料二次燃烧、极大提高热利用率的“简易节能烤薯窑”方案。

其核心在于“二次燃烧”——让未能充分燃烧的可燃气体和颗粒在特定区域再次接触高温和氧气,充分释放能量。

“需要砖头、旧铁皮桶、黄泥、还有一点耐火土……这些东西,大部分应该能在废品站或者院子里找到。”

林向阳一边消化着知识,一边规划着材料清单。

说干就干。

第二天,林家兄妹便开始了“烤薯窑计划”的物资筹备。

砖头好办,城墙根、废弃工地总能找到散落的;

一个瘪了肚子的旧铁皮桶,是从刘海中大爷的废品堆里淘换来的,花了几个分分钱;

黄泥更是随处可见。

唯独一点点耐火土稍微费了些周折,最后还是赵大爷默默递过来一小包,说是以前补炉子剩下的。

材料备齐,就在林家小屋旁靠墙的角落,林向阳亲自指挥,卫国充当主力,晓梅、晓雨负责递东西、和泥巴,一场小小的“土木工程”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按照脑海中的蓝图,先是用砖石垒砌一个稳固的基座和燃烧室底层,然后将旧铁皮桶改造后倒扣其上作为主炉体,内部用黄泥混合少量耐火土仔细糊抹出特定的弧度与烟道。

最关键的是,在燃烧室上方设计了一个迂回的空腔——二次燃烧室,并预留了可调节的进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