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王翠花式的胡搅蛮缠,也不是街溜子式的暴力威胁。
这是来自体制内的、降维打击式的竞争。
对方资源雄厚(有冰!有奶!有糖!),成本可控(规模化生产),品牌权威(国营字号),几乎是全方位碾压。
硬碰硬,根本没有胜算。
林向阳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慌乱和愤怒解决不了问题。
他仔细观察着。
他发现,尽管国营冷饮车吸引力巨大,但并非所有孩子都能立刻消费得起。
三分钱的奶油冰棍是奢侈品,两分钱的豆沙冰棍也需要掂量一下。
很多孩子围在那里,更多的是过眼瘾,或者最终只买一分钱的糖精水。
而那糖精水,无非就是糖精兑水,冰镇一下,口感寡淡,除了甜味和冰凉,毫无层次可言。
再看自己摊前这几个迟迟不肯离去、眼神渴望的孩子,他们或许连一分钱都没有,但他们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在他脑海中闪过。
不能正面竞争,那就差异化生存!
国营冷饮车主打的是“高档”(相对而言)、冰凉、品牌。
那自己就主打“实惠”、“口味独特”、“童趣”和“灵活”!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结合虚拟图书馆中那些零散的商业案例知识,一个清晰的策略迅速成型。
“晓梅,卫国,晓雨,过来。”林向阳将弟妹召到身边,压低声音,快速布置。
“卫国,你跑得快,现在立刻回家,把保温箱里那罐预备的酸梅汤也拿来!顺便把我上次让你削的那些小竹片带来!”
“晓梅,你待会儿负责收钱,记住,态度要好,多跟小朋友说说话。”
“晓雨,别怕,待会儿哥哥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就像上次试喝一样,好吗?”
兄妹三人虽然不明所以,但对大哥有着绝对的信任,立刻点头照办。
卫国撒腿就往家跑。
林向阳则转身,面对那几个还守在自己摊前的孩子,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从瓦罐里舀出一点点酸梅汤,倒入几个洗净的蛤蜊壳里(这也是他们捡来当量杯的小物件)。
“来,天热,先尝尝,不要钱。”
孩子们愣了一下,随即惊喜地接过蛤蜊壳,小心翼翼地喝起来。那酸甜的滋味瞬间让他们眯起了眼睛。
“好不好喝?”
“好喝!”孩子们异口同声。
“哥哥姐姐的酸梅汤,是用野山楂和乌梅慢慢熬出来的,不是糖精兑的,喝了生津止渴,还不伤肚子。”林向阳温和地介绍着,“今天咱们小摊新开张,有优惠哦!”
这时,卫国气喘吁吁地抱着另一个小瓦罐和一小捆打磨光滑的小竹片跑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