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梅仔细品味后,也给予了肯定:“口感确实更好了,而且应该能节省糖的消耗。但是大哥,这山楂酱也是用糖渣做的,量也不多啊。”
林向阳笑了:“没错。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直接买糖,而是需要获取更多像之前那样的、含有糖分的‘废料’或者低成本替代品。”
他的思路彻底打开。
直接获取糖困难重重,但获取含有糖分的二级加工品,或者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间接获取,或许是一条出路。
他想到了那个糖葫芦小贩。
“卫国,走,我们再去找找那位大叔。”
再次找到那位糖葫芦小贩时,对方显然还记得林家兄妹,态度很是客气,毕竟林向阳上次赔偿得很痛快。
“大叔,跟您商量个事。”
林向阳开门见山,“您每天做完生意,那些摔碎的、品相不好的糖葫芦,或者刮下来的糖渣,要是不要了,能不能别扔,留给我们?我们按比废品稍高点的价格跟您收,怎么样?”
小贩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过望!
那些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垃圾,处理起来还麻烦,居然还能卖钱?
虽然只是小钱,但也是白得的啊!
“成!太成了!小兄弟,你真是我的贵人!”
小贩忙不迭地答应,“以后每天的‘下脚料’我都给你留着!”
一条稳定的糖分补充渠道就此建立。成本远低于直接购买糖或糖精。
然而,林向阳的谋划不止于此。
山楂酱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也许,除了酸梅汤,这山楂酱本身也能成为一种可以售卖的产品?
哪怕只是小范围的。
但制作山楂酱,需要大量的山楂和糖。
糖的替代来源,依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在这时,晓梅提供了一个关键信息。
“大哥,我前两天跟同学换东西,听她说,她爹在厂里干活,有时候能接触到那种......不能吃的工业盐,说好像也有人偷偷拿它出去换东西......”
工业盐?
换东西?
林向阳心中猛地一动!
在这个盐业同样实行专营的年代,工业盐虽然不可食用,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如皮革加工、染料、甚至是一些土法化工)却有需求,从而在地下交易中形成了一定的流通性。
而糖,同样是黑市上的硬通货。
有没有可能,用工业盐,通过黑市的渠道,去换糖呢?
这个念头极为大胆,风险也不小。
但其中蕴含的利润差率和解决原料困境的可能性,让林向阳决定冒险一试。
他再次想起了那个被自己半收编的工具人——张麻子。
此人混迹黑市,熟悉三教九流,门路驳杂,而且对自己有所畏惧,是执行这个计划的最佳人选。
【能量:0.91\/10】——林向阳集中精神,再次连接虚拟图书馆。
【请求调取1950年代初工业盐常见类型、包装及黑市大致兑换比例信息(基于已知历史经济数据推演)。消耗:可忽略。】
【请求通过。】
零碎的信息流过,大致勾勒出几种可能存在的工业盐品种及其粗糙的包装描述,以及一个模糊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验证的盐糖兑换比例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