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暗度陈仓巧易物(1 / 2)

王翠花诬告保温箱一事,如同投入池塘的一颗石子,虽激起一阵涟漪,但很快便在李爱华主任明确的表态和林家兄妹坦荡的应对下平息下去。

经此一闹,那土法保温箱反而意外获得了“官方认证”,成了林家“勤俭节约、技术创新”的又一样板。

李主任甚至在一次街道小组会上略提了一句,引得不少生活拮据的住户暗暗琢磨,是否也能学着利用废旧物资改善生活。

林向阳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警惕。

王翠花的举动虽蠢,却提醒了他,在这大杂院里,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等着抓错处。

他叮嘱弟妹,日后行事需更加谨慎,尤其是涉及外来物资时,务必想好合理解释。

保温箱投入使用后,效果立竿见影。

清晨熬好的酸梅汤,经过井水预冷后放入保温箱,到下午出摊时,依旧能保持令人满意的凉意,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口感和吸引力,也基本杜绝了因天气炎热而变质浪费的风险。

晓梅的小账本上,因损耗导致的成本支出项显着减少,让她的小眉头舒展了不少。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野山楂酸梅汤的独门配方固然成功,但其风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野山楂本身带来的天然酸味和微弱甜味,以此降低了对糖的绝对依赖。

但完全无糖,口感层次会单薄许多,林向阳始终保留着加入少量糖或糖精以平衡风味的步骤。

此前试验和初期生产,消耗的都是林家本就微乎其微的糖储备以及最初购买受阻的那点糖精。

如今产量稍增,这点库存很快告罄。

尝试再次购买糖精,周满囤依旧是那副爱答不理、阴阳怪气的腔调:“没有!等着!啥时候有?不知道!合作社又不是给你们家开的!”

而红糖、白糖更是紧俏物资,凭票定量供应,林家那点可怜的糖票早已用完,根本不可能通过正规渠道大量获取。

没有糖或糖精的辅助,单纯依靠野山楂,熬出的酸梅汤酸味过于尖锐,缺乏醇厚的回甘,连续品尝容易倒牙,势必影响长期销售。

“大哥,要不......咱们就卖酸一点的?”

卫国试探着问,他觉得只要能卖钱,酸点也没啥。

“不行,”林向阳摇头,“做生意要讲究口碑。一开始大家图新鲜,时间长了,太酸的口感会劝退很多人。我们必须保证味道的稳定和适口性。”

晓梅翻着账本,小脸严肃:“可是大哥,糖精买不到,糖咱们没票,黑市的价格......”

她没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黑市的糖价高昂,如果用它,酸梅汤那微薄的利润将瞬间被吞噬,甚至可能亏本。

局面似乎陷入了僵局。

原料卡脖子的情况,再次出现。

林向阳沉思良久,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堆之前赔偿糖葫芦小贩得来的“战利品”——那些糖渣和碎山楂熬制出的山楂酱。

这山楂酱甜度浓郁,风味独特。

如果......将适量的山楂酱融入酸梅汤中,是否既能增加复合果香,又能提升甜度,从而减少甚至替代额外添加的糖呢?

说干就干。

他立刻进行了一次小批量试验。

熬制基础版的野山楂乌梅汤时,他舀入一小勺浓稠的山楂酱,共同熬煮片刻。

结果令人惊喜!

山楂酱的融入,使得酸梅汤的色泽更加红亮诱人,口感也变得更加醇厚丰满。

野山楂的酸、乌梅的烟熏感、甘草的药香与山楂酱的浓甜果酸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层次更复杂、回味更悠长的全新风味!

甜度恰到好处,完全无需再额外加糖!

“这个更好喝!”晓雨尝了一口,眼睛弯成了月牙。

“嗯!比之前的还香!”卫国猛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