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英方的不当宣传,部分港岛市民担心回归后土地与房产会被收归国有,纷纷抛售不动产。
谈判期间,港岛股市恒生指数一度暴跌至 600 点以下,楼市成交量锐减,形成 “恐慌性抛售 — 价格暴跌” 的恶性循环。政治不确定性直接动摇了投资者对港岛长期发展的信心,成为楼市崩盘的催化剂。
97 年港岛回归,沈卫东是知晓的 —— 这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港岛一些企业和市民的恐慌,并非他能完全宽慰;对于那些对祖国大陆没有信心、愿意低价抛售房产和存量土地的企业与市民,他选择一概全收。
“东方置业(港岛)有限公司” 通过收购企业与市民抛售的不动产,不仅缓解了市场恐慌,还让他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优质资产。
沈卫东深知这是难得的机遇,他指挥团队有条不紊地推进收购,每一项决策都精准而果断。
随着收购的推进,“东方置业(港岛)有限公司” 引起了港岛多方人士的注意。
当众人得知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是大陆人沈卫东时,那些原本准备抛售存量土地、不动产的企业和市民,竟纷纷暂停了抛售 —— 因为沈卫东这位大陆人的收购行为,仿佛给他们释放了一个信号:港岛回归后,并不会出现 “土地收归国有” 的情况。
紧接着,有报纸刊登出一则报道:《英方不当宣传引楼市震荡 港岛行业联动稀释恐慌情绪》。
这则报道,其实是沈卫东花钱找记者撰写并刊登的。
在此次收购中,“东方置业(港岛)有限公司” 的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土地储备与房产数量达到了惊人的数字。
但港岛的未来,沈卫东比谁都清楚,他实在不忍心再继续 “趁火打劫”。
见楼市已出现稳定趋势,为了让市场更加稳定,他才花钱找记者写下了这篇报道。
那些已经抛售完土地和不动产的企业、市民,开始感到后悔;而那些想抛售却还没来得及抛售的企业和市民,心里的恐慌渐渐消除了。
随着楼市逐渐稳定,沈卫东的 “东方置业(港岛)有限公司” 成为了港岛商业圈的传奇。
跟着沈卫东收购土地、不动产的,还有东大公司的其他股东们。
黄家父子对沈卫东是深信不疑的,他们家手里的土地和不动产数量也很惊人。
其次是周秉义老爷子,他信的可不仅仅是沈卫东 —— 在京城,他家有高层消息来源。
通过这次地产收购,周氏家族企业的资产规模膨胀了一倍不止。
宁承泽对祖国大陆当然有信心,只是家族内部意见始终没能达成一致,他便用个人资金收购了一些不动产 —— 家族资产虽未增长,但他的个人资产有了增长,这也让他感到欣慰。
至于家族里那些保守的老顽固,现在一个个还不知道在家怎么捶胸后悔呢。
剩下的三位股东,也因家族意见不统一,各自用个人资产收购了一些商铺类不动产,虽收益不多,但他们都因此认定沈卫东的商业眼光绝对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