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光影年华,我与天仙 > 第302章 绿幕困境:当科幻照进现实的表演阵痛

第302章 绿幕困境:当科幻照进现实的表演阵痛(1 / 2)

2006年5月3日,北京怀柔影视基地。

初夏的阳光带着点灼人的热度,透过巨大的摄影棚顶棚洒下斑驳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新漆、金属、电线以及……浓得化不开的绿。

怀柔基地最大的摄影棚,此刻已被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绿色迷宫。高达数十米的绿幕如同连绵的山峦,将拍摄区域严密地包裹起来。

地面是绿色的,墙壁是绿色的,甚至连一些大型道具也被喷涂成刺眼的绿色。只有中心区域,那艘1:1复刻的“落日六号”主舱体,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成为这片绿色海洋中唯一的孤岛。

“各部门准备!《带上她的眼睛》第7场第3镜!A!”执行导演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在空旷的棚内回荡。

镜头对准了主舱入口处。廖凡饰演的机械师杜宇,穿着厚重的舱外作业服,头盔面罩反射着绿幕的幽光。他正试图手动关闭一个模拟被高温熔毁的隔离阀门。

按照剧本,此刻舱外应该是翻滚的暗红色熔岩和巨大的地幔晶体,但现实中,他眼前只有一片无边无际、令人眩晕的绿。

“阀门卡死!液压失效!”廖凡对着通讯器大吼,声音在空旷的棚里显得有些失真。他双手用力扳动一个虚拟的阀门轮盘,身体绷紧,青筋暴起,动作幅度大得有些夸张。

“cut!”监视器后传来汪言平静的声音。

廖凡动作一僵,有些茫然地看向导演棚的方向。绿幕的反光让他看不清汪言的表情。

汪言从监视器后站起身,走到绿幕边缘,声音清晰地传到廖凡耳中:“廖凡,动作幅度收一点。你现在不是在演终结者拆机器人。

你是一个机械师,面对的是极端高温下卡死的精密阀门。你的第一反应不是用蛮力,是找卡点,是评估结构强度,是用巧劲。专业,冷静,懂吗?”

廖凡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脸上露出恍然和一丝尴尬:“明白了汪导!我再试试!”

“好,再来一条!”汪言走回监视器后。

这一次,廖凡的动作明显收敛了许多。他先是俯身仔细“观察”了一下阀门结构,手指在虚拟的轮盘上快速摸索了几下,似乎在寻找受力点,然后才双手握住,身体微微下沉,用腰腹和手臂的协同发力,缓慢而稳定地转动轮盘。

整个过程没有夸张的嘶吼,只有粗重的喘息和额角渗出的汗水,却传递出更真实的力量感和紧迫感。

“好!这条过了!”汪言的声音带着一丝肯定。

廖凡松了口气,抹了把额头的汗,对着汪言的方向比了个oK的手势。他走到场边休息区,接过助理递来的水,咕咚咕咚灌了几口。

“凡哥,汪导要求真细啊。”旁边刚下戏的罗晋凑过来,小声说。他饰演的江亦辰刚才拍了一段在昆仑公司远程操控机械臂的戏,也是对着绿幕和空气操作,感觉浑身不自在。

“可不是嘛。”廖凡苦笑,“以前拍戏,好歹有实景,有对手演员。现在倒好,眼前除了绿就是绿,全靠想象。汪导还要求不能‘演’,要‘真’。这难度,比真拆个阀门还累。”

另一边,胡军饰演的船长韩征正在拍摄一段指挥戏。他站在模拟的舰桥中央,面前是几块闪烁着虚拟数据的屏幕(绿幕),周围是空荡荡的“操作台”(同样覆盖绿布)。

“顾南宁!报告核心舱温度!杜宇!隔离闸状态!林原!数据备份进度!”胡军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双手撑在虚拟的控制台上,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前方——那片虚无的绿色。

“cut!”汪言的声音再次响起。

胡军停下动作,看向导演棚。

汪言走过来,指着胡军刚才撑在“控制台”上的手:“胡军,你刚才撑台子的动作,太‘美式’了。身体前倾,双掌压台,眼神睥睨……这是美剧里舰长面对外星舰队时的标准pose。

但我们是在地心6800公里深处,船体卡在岩缝里,随时可能解体。你的船员正在牺牲,你的船正在下沉。”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引导:“韩征此刻的压力,不是靠外放的霸气来体现的。他的压力在眼神深处,在紧绷的下颌线,在握着通讯器时指关节的微微发白。

他的命令要简洁、清晰、不容置疑,但动作要克制,甚至……要带着一种与船共存亡的疲惫感。明白吗?”

胡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神里的那种“霸气外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内敛的凝重。

他重新站定,身体不再刻意前倾,只是微微挺直脊背,双手自然垂在身侧,只有握着通讯器的那只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显得有些苍白。

“顾南宁,核心舱温度?”他的声音依旧沉稳,但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好!这条情绪对了!保持住!”汪言回到监视器后。

一天的拍摄结束,演员们卸了妆,带着一身疲惫和满脑子绿色回到基地的临时休息区。餐厅里,气氛有些沉闷。对着空气演戏,想象着根本不存在的熔岩、晶体和爆炸,还要演出真实感和专业感,这对所有人都是巨大的挑战。

刘艺菲捧着一碗蔬菜沙拉,小口小口地吃着,没什么胃口。她今天拍的是沈静在舱内独自整理同伴遗物的戏份,大部分时间是对着绿幕和几个简单的道具表演。

那种极致的孤独感和压抑感,需要极强的内心支撑和微表情控制,几遍下来,精神消耗极大。

“茜茜,怎么了?没精打采的。”袁泉端着餐盘在她旁边坐下,关切地问。她饰演的地质学家顾南宁戏份相对靠后,今天主要是观摩学习。

“袁泉姐,”刘艺菲叹了口气,用叉子戳着盘子里的生菜,“就是觉得……好难。汪言哥要求太高了。对着绿布,要演出看到岩浆的恐惧,摸到同伴遗物的悲伤,还要控制表情不能太夸张……我感觉自己像个傻子。”

“都一样。”胡军也端着餐盘走过来,拉开椅子坐下,“我今天被汪导说了两次。一次动作太大,一次眼神太‘英雄’。这绿幕表演,比真刀真枪还磨人。”

“汪导说得对。”廖凡接口道,他还在回味白天关阀门那场戏,“我们以前看多了好莱坞灾难大片,潜意识里总觉得英雄就得动作夸张,表情丰富。但汪导要的是真实的人,在真实困境里的真实反应。这确实需要打破惯性。”

“打破惯性……”张译推了推眼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尤其是我们这种没怎么拍过纯绿幕电影的。”

这时,汪言和陈振宇也走进了餐厅。演员们立刻安静下来。

汪言扫了一眼略显沉闷的众人,没说什么,径直去打饭。陈振宇则笑着对大家说:“都累了吧?汪导知道大家辛苦,特意让食堂加了几个硬菜,犒劳犒劳大家!”

果然,不一会儿,服务员端上来几大盘红烧排骨、油焖大虾和清蒸鱼。餐厅里的气氛稍微活跃了一些。

汪言端着餐盘在刘艺菲旁边坐下,看她没什么胃口的样子,夹了一块排骨放到她碗里:“吃点肉,补充体力。明天还有重头戏。”

“嗯。”刘艺菲闷闷地应了一声,夹起排骨咬了一小口。

“还在想白天的戏?”汪言低声问。

刘艺菲点点头,小声说:“汪言哥,我……我找不到沈静那种感觉。就是……明明很害怕,很绝望,但又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去做那些事……对着绿布,我总觉得……假。”

汪言放下筷子,看着她:“觉得假,是因为你还没真正‘相信’那个环境。绿幕只是工具,真正要构建的,是你内心的世界。”

他环视了一下周围竖起耳朵听的演员们,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导演的引导:“我知道大家这几天都很难。对着空气演戏,想象着根本不存在的灾难场景,还要演出真实感,这确实不容易。

好莱坞拍了这么多年科幻灾难片,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表演模式,大家或多或少都受其影响,这很正常。”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但是,《带上她的眼睛》不是好莱坞电影!我们的英雄,也不是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产物!”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我注意到一个倾向。”汪言的目光扫过胡军、廖凡、袁泉、张译,“大家在表现‘专业’和‘危机感’时,不自觉地带上了美式科幻片里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子——动作幅度过大,语气过于激昂,眼神过于‘拯救世界’。”

他站起身,走到餐厅中间,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安静的餐厅里:

“记住我们剧本围读时强调的核心逻辑!《带上她的眼睛》里的英雄,不是超人,不是孤胆英雄。他们是科学家、工程师、飞行员!他们的伟大,在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