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光影年华,我与天仙 > 第27章 胶片余温与鬣狗暗影

第27章 胶片余温与鬣狗暗影(1 / 2)

纽约长岛,五月末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枫树,在《朱诺》片场临时搭建的郊区小屋外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浮动着青草、松木漆和咖啡因混合的气息。监视器后,汪言摘下监听耳机,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片场瞬间的寂静:

“cut!”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屏息凝神的工作人员,嘴角终于扬起一个如释重负的弧度:“that’s aon Juno!(《朱诺》杀青!)”

“Yeah!!!” “呜呼——!” “干得漂亮!”

短暂的沉寂后,欢呼声、口哨声、掌声如同潮水般爆发开来,瞬间淹没了这片绿意盎然的角落。道具组的壮汉互相撞拳,灯光师笑着摘下鸭舌帽抹了把汗,录音助理激动地原地蹦了一下。历时近三个月,这部预算仅八百万美元、几乎全部采用实景拍摄的独立电影,终于画上了最后一个镜头。

汪言靠在导演椅里,没急着起身。他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眉心,目光穿过庆祝的人群,落在不远处那张褪色的碎花布艺沙发上。

娜塔莉·波特曼还保持着刚才最后一个镜头的姿势——朱诺挺着假孕肚,斜倚在沙发里,手里捏着一根啃了一半的胡萝卜,眼神放空地望着窗外,嘴角挂着一丝疲惫又释然的弧度。阳光勾勒着她年轻却已显露出惊人表现力的侧脸轮廓。听到“杀青”的宣告,她紧绷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松弛下来,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仿佛将朱诺这个角色沉甸甸的灵魂暂时卸下。

她似乎感应到汪言的目光,缓缓转过头。

隔着欢呼雀跃的人群,隔着散落一地的器材线缆,隔着空气中尚未散尽的表演余韵,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

没有笑容,没有言语。

汪言的眼神平静而深邃,像一泓深潭,映着五月末的阳光,也映着眼前这位天才少女演员卸下角色后的真实轮廓。

那里面,有对这场近乎完美合作的欣赏,有对娜塔莉精准演绎的赞叹,更有一种心照不宣的了然——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是导演与演员,而是未来某个战场上,必将狭路相逢的对手。

汪言知道娜塔莉的野心,知道她对表演艺术的极致追求,更知道她绝不会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天才少女演员”。她渴望的,是那座代表演员最高荣誉的小金人。

而汪言自己,无论是为了前世未竟的夙愿,还是今生要守护的人和事,那座奖杯,同样是他的目标之一。

娜塔莉的眼神同样复杂。褪去朱诺的玩世不恭和少年老成,那双着名的深棕色眼眸里,此刻闪烁着锐利、清醒,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棋逢对手的兴奋。

她看着监视器后那个比自己还小一岁的导演,清晰地记得他是如何在片场用精准的指令和近乎苛刻的细节要求,一次次将她逼向表演的极限,挖掘出连她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层次。

他懂表演,更懂如何驾驭她这块璞玉。这份“懂”,让她欣赏,也让她本能地感到一种竞争的压力。她知道,眼前这个少年,绝不会止步于《朱诺》的成功。

短暂的对视,无声的交锋。随即,娜塔莉率先移开目光,嘴角勾起一个极淡的、带着点挑衅意味的弧度,仿佛在说:“等着瞧。”她站起身,动作利落地拍了拍牛仔裤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走向围上来祝贺的工作人员。

汪言也收回目光,嘴角同样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站起身,拍了拍手,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好了,伙计们!收拾家伙!今晚‘蓝鹦鹉’酒吧,我请客!啤酒管够,披萨管饱!庆祝我们成功把朱诺和她肚子里的‘小南瓜’安全送走!”

“导演万岁!” “蓝鹦鹉!走起!” 片场的气氛再次被点燃,充满了杀青特有的、疲惫又亢奋的喧嚣。

汪言没参与收拾器材的忙乱,他走到安静的角落,从工装裤口袋里掏出那台厚重的诺基亚6110。屏幕幽幽亮起,他熟练地输入指令,连接上缓慢的GpRS网络(2G时代的速度令人抓狂),艰难地刷新着雅虎财经页面。

Yhoo - Yahoo! Inc. - $ 98.75 ▲ +2.37 (2.46%)

看到这个数字,汪言一直绷着的嘴角终于彻底放松下来,甚至带上了一丝暖意。98.75美元!距离他记忆中2000年初的巅峰500美元还有距离,但这个涨幅已经足够喜人。

去年年底,他用狮门支付的首笔3000万分成,加上从花旗银行抵押贷出的5000万,总共8000万美元,全部以均价55美元左右吃进了雅虎股票。

短短五个月,账面浮盈已超过6000万美元!这比拍电影来钱快多了,也稳多了(在他这个先知看来)。这笔钱,是他构筑未来王国最坚实的基石。

“汪导,看什么呢笑得这么开心?股票又涨了?”一个带着戏谑的清亮女声在身后响起。

汪言迅速锁屏,将诺基亚塞回口袋,转过身。娜塔莉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那根啃了一半的道具胡萝卜,正歪着头看他,眼神里带着探究和一丝促狭。她换下了戏里的宽大卫衣,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长发随意扎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属于少女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商业秘密。”汪言耸耸肩,避重就轻,“只是在想,今晚的账单会不会让我破产。”

娜塔莉嗤笑一声,显然不信:“得了吧,大导演。《鬼影实录》赚的钱够你买下半个‘蓝鹦鹉’了。”她顿了顿,咬了一口胡萝卜,含糊不清地说:“说真的,汪,跟你拍戏……很过瘾。”她咽下胡萝卜,眼神认真起来,“你比我想象的还要……懂。不是技术上的懂,是这里。”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你总能戳到最痒,也最痛的那个点。”

“彼此彼此,波特曼小姐。”汪言真诚地回应,“你是我合作过最省心,也最不省心的演员。”省心在于她的天赋和悟性,一点就透;不省心在于她对角色的钻牛角尖和对细节的极致要求,常常让拍摄计划“惊喜”不断。

娜塔莉挑了挑眉,对这个评价似乎很受用。她晃了晃手里的胡萝卜:“谢了。虽然你逼我啃了三个月的胡萝卜,还总嫌我啃得不够‘朱诺’。”她模仿着汪言在片场严肃的语气,“‘娜塔莉,情绪!情绪在啃的动作里!不是让你真吃!’”

汪言被她惟妙惟肖的模仿逗笑了:“效果不是很好吗?现在全剧组都知道你啃胡萝卜能啃出奥斯卡水准。”

“承你吉言。”娜塔莉毫不客气地收下这句“赞美”,随即话锋一转,带着点好奇,“下部戏定了吗?还是继续拍这种……‘小妞电影’?”她用了《好莱坞报道》略带贬义的称呼,语气却并无轻视。

“在酝酿。”汪言回答得模棱两可,眼神望向远处正在收拢的灯光架,“也许更大,也许更小。看心情。”他暂时不打算透露未来的电影计划,那将是完全不同的战场。

娜塔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再追问。她低头看了看手表:“我得先撤了,晚上‘蓝鹦鹉’见。还得赶回学校应付该死的期末论文。”她说着,做了个夸张的头痛表情,随即又想起什么,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用锡纸包好的东西,塞到汪言手里。

“喏,杀青礼物。我妈烤的,犹太风味,绝对比片场的盒饭强。”她狡黠地眨眨眼,“别太感动,主要是怕你饿着肚子拍不出好电影,耽误我以后拿奖。”

汪言低头看着手里还带着温热的锡纸包,一股混合着蜂蜜、坚果和肉桂的甜香隐隐透出。他抬头,娜塔莉已经潇洒地挥挥手,转身走向她的保姆车,背影挺拔,步伐轻快,带着属于十七岁天才少女的自信和锋芒。

汪言看着车子驶远,才低头打开锡纸包。里面是一块烤得金黄诱人的蜂蜜坚果蛋糕,用料扎实,香气扑鼻。他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甜而不腻,带着独特的香料风味,确实比片场盒饭强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