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 第215章 曲阜之行(3)-君子六艺

第215章 曲阜之行(3)-君子六艺(2 / 2)

朱某,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孔门俊彦,亦能在此舞台之上,一展所长,不仅光大宗风,更为这煌煌盛世,贡献智慧与力量!”

年轻子弟中,已有人目光灼灼,显被这位“钦差大人”描绘的图景和期待所触动,交头接耳,低声议论。

而为首的孔弘誉等老人,则大多神色复杂,或低头沉思,或目光游离,沉默不语。

孔弘誉手中酒杯微微晃动,酒液泛起涟漪,映照出他内心天人交战的波澜——他恨朝廷夺走了一切,却又不得不承认,时代确实变了。

朝廷似乎也给年轻一代指出了或许可行的新路,尤其是提到“天工杯”和海外传道,这让他怨怼之中,又生出一点点渺茫的希望。

新旧思潮的波澜,在这权力更迭、气象已新的曲阜,于无声处,激烈地碰撞、激荡着。

宴会结束后,朱啸特意留下了孔闻简,在临时书房单独叙话。

“闻简,坐。”朱啸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语气随意了些。

“谢大人。”孔闻简依言坐下,腰背依旧挺直,姿态恭敬而不显拘谨。

“今日观之,曲阜治理得井井有条,圣迹维护亦见用心,尤其学田、祀产两事,你处理得甚合朕……甚合上意。你做得很好。”朱啸差点说漏嘴。

“大人谬赞。此乃下官本分,亦是赖朝廷法度支撑,以及……族长他,虽有心结,但在大面上,还算配合。”孔闻简谦逊道,并客观地提到了孔弘誉。

朱啸微微颔首,话锋一转:“孔弘誉族长,心结犹深,尤其是面对族产整顿、权威失落,加之长子远渡,其内心煎熬,可想而知。

你身处其间,既要严格执行朝廷政令,维护此地稳定与革新气象,亦需体察人情,妥善安抚、引导。

毕竟,他们亦是先师血脉,不可过于苛责,当以化解心结、化阻力为助力为上。”

孔闻简认真倾听,随即答道:“大人圣明,洞察秋毫。族长此人,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且将家族荣誉看得极重。朝廷此前举措,于他而言,确是重创。然,其人也非不明事理。

下官平日除依律行事外,亦常以族人后辈身份,与他沟通,解释朝廷新政之本意,在于破除积弊、保全圣脉、顺应时势、为族人寻新生路,而非刻意打压。

对于族中年轻子弟,下官则鼓励他们前往府学、甚至京城求学,开阔眼界,参与天工杯等实务。

近日,已有数名族中少年,对格物算术产生浓厚兴趣,下官已安排县学教谕多加指导。至于闻启兄东渡之事,下官亦常劝解族长,此非流放,实为开拓,乃北孔血脉延展之新枝,未来可期。

臣以为,假以时日,待年轻一代成长起来,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许多旧有之桎梏,自当冰消瓦解。而族长那边,看到家族仍有希望,怨气或可稍减。”

朱啸眼中露出满意之色:“你能如此想,并能如此做,甚好。曲阜地位特殊,关乎文教象征,意义重大。有你在此,我放心。日后若遇难处,或族中有冥顽不化、蓄意阻挠新政者,可密折直奏。”

“下官,遵命!定不负大人重托!”孔闻简起身,郑重行礼。

次日清晨,车驾离开曲阜。朱啸登上马车前,回望了一眼那在晨曦中巍然矗立的孔庙,以及那块“至圣先师北祠”的匾额。

马车缓缓启动,向南而行。下一站,将是运河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徐州。他知道,等待他的,绝不会是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