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 第215章 曲阜之行(3)-君子六艺

第215章 曲阜之行(3)-君子六艺(1 / 2)

晚宴前,孔闻简抽空向朱啸更详细地汇报了他到任后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整顿孔氏祀产。

“……大人,曲阜孔氏祀产,以往庞大而混乱,衍圣公府与北孔各房、各祭田、学田、祠田纠缠不清,管理弊端丛生,收益多入私囊,而用于祭祀、助学、修缮者反而不足。

下官到任后,联合兖州府户房,耗时半年,对所有祀产进行彻底清丈、登记、造册。明确区分了归属朝廷管理的圣庙、孔林产业,以及归属北孔一族赖以生存的族产。”

他拿出一本清晰的册子,继续道:“对于爵产与族产,下官协助他们建立了公推的管理小组,订立章程,账目公开,收益按规矩分配,并接受县衙抽查。

此举初期阻力巨大,尤其是北孔一些习惯了中饱私囊的房长,怨声载道,甚至到族长那里哭诉。”

他说着,看了一眼不远处神色复杂的孔弘誉。

“但下官坚持,此乃为北孔长远计。若不革除积弊,坐吃山空,且易授人以柄。

如今,虽仍有杂音,但大部分族人已看到账目清晰、分配公平的好处,抵触情绪渐消。至少,用于正途的款项,得到了保障。”

孔闻简的语气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和执行力。

朱啸听着,心中对孔闻简的评价又高了一层。

此人不仅有能力,更有魄力,敢于触碰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且懂得策略,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改革,实乃难得的干吏。

当晚,由曲阜县衙做东,在原本孔府的一部分(现已改为官署和接待贵宾的学舍)设下宴席。

虽无过分奢华,但肴馔精致,礼仪周到,显然孔闻简在细节上下了功夫。

席间,朱啸举杯,面向在场众人——包括孔弘誉为首的北孔族人、孔闻简等本地官员,以及一些受邀的地方耆老和优秀学子——发表了演讲。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引导力。

“……先师孔子之道,博大精深,如江海之无穷。‘仁’与‘礼’,固为其万世不易之核心,然,‘用’与‘器’,亦是其道通达天下、普惠生民不可或缺之途径与载体。”

他环视众人,目光深邃,“昔年先师教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何一非切于实用,关乎国计民生?

今日朝廷所倡之‘新学’、‘实学’,格物、致知、算术、工程、乃至泰西之精妙技艺,实乃新时代之‘六艺’!”

他略微停顿,让众人消化此言,继而语气愈发恳切:“试想,若能培育良种,使亩产倍增,活民无数,岂非大‘仁’?

若能建造坚船利炮,靖海安疆,护佑黎庶,岂非大‘义’?若能深研格物之技,洞悉天地造化之妙,改善民生,岂非先师‘赞天地之化育’之具体实践?

此等实学之功,正是‘仁政’之体现,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坚实阶梯!”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尤其在几位眼神清亮、看起来对新学颇有兴趣的年轻北孔子弟脸上停留片刻,语气中带着鼓励与期待:“北孔传承千载,学脉深厚,底蕴非常。值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应开阔胸襟,继往开来!

朱某希望,孔氏子弟,勿要囿于门户之见、沉溺古今虚名之争,当以先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进取精神,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将深厚的经学素养,融汇于经世济民之实学当中!

朝廷开设‘天工杯’,广纳天下英才,不问出身,只问才学,正是为此等俊彦提供施展抱负之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