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桑德的困惑(1 / 2)

离开令人压抑又充满震撼的北京城后,范·德·桑德在一队明朝官兵的“护送”下,怀着复杂的心情北上前往辽东。

此行的明面理由,是依照条约规定,允许他“探望”被俘的前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长官弗雷德里克·揆一及其部分部下,并最终确认自愿被赎回的人员名单。

这支护送队伍规格颇高,为首的正是那位曾在紫禁城有过一面之缘、令人望而生畏的龙鳞卫千户马汉。

此刻,马汉并未着甲,而是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藏青色龙鳞卫常服,面料挺括,隐隐有暗纹流动,腰间束着宽革带,左侧挎着一柄造型简洁却透着一股寒意的腰刀,刀鞘乌黑,样式与他见过的明军制式腰刀不同,更显修长凌厉(仿破军刀制式)。

他依旧沉默寡言,眼神锐利如鹰,仅仅是平静地坐在马背上,那股沙场淬炼出的煞气与皇家鹰犬的威势便浑然一体,让范·德·桑德时刻感到脊背发凉。

陪同的还有一位礼部的官员,一位姓王的给事中,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白净,举止斯文,总是带着一种程式化的温和笑容,负责一路上的接洽与“讲解”。

出乎范·德·桑德意料的是,他们并未全程骑马或乘坐马车。

离开北京城不久,队伍便抵达了一处喧闹非凡、名为“火车站”的地方。一座宏大的西式(指当时欧洲风格)与中国古典元素结合的建筑矗立眼前,人潮涌动。

更令人震惊的是,多条平行的铁轨延伸至远方,几台庞大的蒸汽机车正停靠在月台旁,如同休憩的钢铁巨兽,不时喷吐着白色蒸汽,发出沉重的呼吸声。

“特使先生,王大人,马大人,请。” 在王给事中的引导下,他们登上了一列看起来颇为考究的车厢。

车厢内部装饰不但奢华,而且整洁宽敞,座椅柔软。随着一声悠长而震耳的汽笛声,范·德·桑德感到身下一阵晃动,窗外的景物开始缓缓移动,继而加速。他紧紧抓住座椅扶手,看着北京城的城墙、屋舍飞速向后掠去,速度之快,远超最好的马车。这种体验让他既感新奇又心生畏惧。

行程因此大大缩短。列车轰鸣着向北飞驰,平原、村庄、河流被迅速抛在身后。

约莫一天后,端坐闭目养神的马汉千户忽然睁开了眼,目光投向窗外。王给事中也微笑着示意范·德·桑德:“特使请看,前方便是我大明辽东镇之锁钥,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范·德·桑德顺着方向望去,瞬间,他的呼吸为之一窒,眼睛瞪得滚圆,几乎要惊叫出声!

只见远方的地平线上,一道巨大的阴影横亘在天地之间,随着列车逼近,其轮廓愈发清晰、愈发雄伟!那是一座依山傍海、巍峨到难以想象的巨型关城!

连绵不绝的城墙如同巨龙的身躯,顺着山脊蜿蜒而上,直插云霄,敌楼、烽火台星罗棋布,在冬日苍茫的天色下,呈现出一种青黑色的、无比厚重的历史质感与无与伦比的防御力量。

最为震撼的是,列车行驶的铁轨,竟然就从那巨大得足以通过巨舰的城门洞中穿过!当列车轰鸣着驶入关城阴影下的那一刻,范·德·桑德仰头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城楼和厚实得令人绝望的城墙,一种自身渺小如蝼蚁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甚至能看到城墙垛口处隐约反光的炮口!这哪里是“关隘”,这简直就是神只建造的壁垒!他的通译在一旁也看得目瞪口呆,结结巴巴地试图向桑德描述这座关城的伟大,但任何语言在如此壮观的实物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连见多识广的范·德·桑德,也感觉自己的下巴快要惊掉了,他从未想过,人类能建造出如此宏伟、如此坚固、将天险与人工结合到如此完美程度的防御工事。

马汉将荷兰使者主仆二人的震惊之色尽收眼底,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那是身为帝国军人的自豪,也是对蛮夷不识天朝之威的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