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 > 第302章 学习结束,江澈的未来去向成谜!

第302章 学习结束,江澈的未来去向成谜!(1 / 2)

江澈最终还是睡了一个好觉。

当他再次醒来时,窗外的阳光已经有些刺眼。手机上,那个陌生的京城座机号码,在他睡着后又执着地响了十几次,最后终于归于沉寂,只留下一长串未接来电的记录。

他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起身把手机关机,然后施施然地去食堂吃了顿午饭。

他想明白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论文要被过度解读,那就随它去吧。只要自己咬死了“瞎写的”和“身体不好”这两条,谁也拿他没办法。

事实证明,他的策略是有效的。

在那之后,教务处再也没有打来电话。林博教授见到他,也只是远远地投来一个饱含“我懂你,你放心”的眼神,然后便转身走开,绝不给他带来任何压力。

江澈那篇被他自己“糟蹋”得面目全非的论文,像一颗投入深海的石子,没有激起任何公开的浪花。他的结业成绩上,只写着一个平平无奇的“优秀”,既不扎眼,也不落后。

一切,似乎都回归了正轨。

江澈也终于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党校养老生活。

他成了中青班里一个“传说中”的存在。所有人都知道“江神”的厉害,但谁也无法靠近这位“神”。

课堂上,他依旧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只要老师不点名,他绝不主动发言。偶尔被点到,他也只是用最标准的官腔,说几句“深受启发,很有感触”之类的废话,然后迅速坐下,深藏功与名。

讨论会上,他永远是那个端着茶杯,微笑着倾听的角色。当两方争得面红耳赤时,他会适时地点点头,表示“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然后继续神游天外。

更绝的是,他不知从哪里摸索出了一套“病弱人设”的精髓。

每当有同学想拉着他探讨“城市呼吸的频率”或者“产业生态的构建逻辑”时,他总能在对方开口的第三秒,脸色准时变得苍白,手不自觉地捂住胸口,再配上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咳。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形成了一种默契:可以崇拜江神,可以学习江神的思想,但不要去打扰江神。他就像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凡人只可远观,不可近前亵玩。

江澈对此非常满意。

他用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方式,成功地在“声名鹊起”和“无人问津”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他享受着“江神”这个名号带来的清净,心安理得地在所有人的敬畏目光中,读完了金庸全集,顺便还补了古龙和梁羽生。

时光飞逝,一年光阴,倏忽而过。

当校园里的银杏叶由绿转黄,又被秋风扫落,京城迎来了第一场雪时,为期一年的学习,终于走到了尽头。

离别的气息,开始在校园里弥漫。

曾经热火朝天的课堂讨论,渐渐被一场场小范围的告别宴所取代。学员们脸上的神情,也从求知的热忱,变成了对未来的期许与焦虑。

这一年,他们是同学。但走出这个校门,他们将重新回到那个等级森严的体系里,散作满天星。有的人会一步登天,有的人或许会原地踏步。未来的道路,充满了变数。

而所有变数中,最大的那个,无疑是江澈。

食堂的角落里,王处长、李市长助理等几位关系不错的同学,正围坐在一起,进行着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聚餐。

“老王的去向定了,回部里,提半格,任副司长,主管规划。”一个同学端着酒杯,语气里满是羡慕。

王处长摆了摆手,脸上却难掩得意:“运气好,运气好而已。”

“老李呢?”大家又看向那位来自沿海经济大省的李市长助理。

李市长助理抿了口酒,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可能会动一动,去西部一个省份,挂职副省长。”

“嘶——”周围响起一片吸气声。

这可是实打实的重用。从东部到西部,从市长助理到副省长,这步子迈得太大了。

“都是沾了江神的光。”李市长助理感慨道,“听完江神那堂课,我回去就给我们省长写了封信,谈了谈对‘产业生态化’的粗浅理解。省长很重视,找我谈了两次话,这才有了这次机会。”

“江神”两个字一出,桌上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微妙。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朝着食堂另一头那个安静的角落看了一眼。江澈正一个人坐在那里,慢慢地吃着一碗青菜面,面前摆着一本不知道从哪里淘来的旧书。

他吃得很专注,仿佛对外面的世界浑然不觉。那种与周遭热烈气氛格格不入的淡然,在众人眼中,愈发显得高深莫测。

“你们说,江神会去哪儿?”有人忍不住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湖面。

“还能去哪儿?”王处长放下酒杯,斩钉截铁地说,“肯定留京了。他那套理论,就是为顶层设计量身定做的。我猜,不是进中央政策研究室,就是去国家发改委。而且,绝不是一般的司局级。”

“我倒觉得,他可能会被‘空降’。”李市长助理有不同看法,“江神是典型的‘知行合一’,他的理论都是从实践里来的。中央肯定想让他去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把他的思想,变成现实。我猜,他可能会去一个中西部省份,直接担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甚至……是省长。”

“省长?”这个猜测,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三十二岁的省长?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都闻所未闻。

“有什么不可能的?”李市长助理振振有词,“对江神这种‘妖孽’,不能用常理揣度。你们忘了他在瀚海省干出的事了?‘西海工程’,‘绿色长城’,哪一件不是惊天动地?他就是一条真龙,党校这个池子太小了,困不住他。”

众人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他们看着远处那个还在慢悠悠吃面的身影,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在他们看来,江澈不是在吃面,他是在积蓄力量,是在等待一声惊雷,然后便要一飞冲天,搅动天下风云。

而此刻,被众人视为“真龙”的江澈,正对着碗里最后几根面条发愁。

他吃饱了,但又觉得浪费粮食可耻。这种纠结,让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什么星辰大海。他这几天,一有空就在研究《全国行政单位名录》。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事少,人少,远离经济建设主战场。

“西藏阿里地区档案局,不错,海拔高,一般领导不愿意去视察。”

“内蒙古阿拉善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听起来就很清闲,一年能开一次会吗?”

“海南三沙市文联……这个好,每天就是看海,钓鱼,写写诗,简直是神仙日子。”

江澈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些“养老圣地”的美好向往。他甚至在考虑,等会儿跟组织谈话的时候,要不要主动申请,表现出自己“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不给组织添麻烦”的高风亮节。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他感觉一道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他抬起头,正对上不远处林博教授的视线。

一年不见,林博教授似乎苍老了一些,但精神却更矍铄了。他看到江澈望过来,没有走近,只是举起手中的茶杯,朝他遥遥一敬,然后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