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 > 第266章 “微改造”项目启动,老城区焕发新生!

第266章 “微改造”项目启动,老城区焕发新生!(2 / 2)

只有跟在后面的李文东,看着江澈的背影,若有所思。他想起父亲李伯庸那天回来后说的一句话:“这个人,你看得越久,就越看不懂。别把他当年轻人,要把他当一本没写完的古书去读。”

一场本该充满角力与扯皮的协调会,就这么轻描淡写地结束了。

而江澈,则在所有人走后,搬了把竹躺椅,放在了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他泡上一壶茶,眯着眼睛,听着远处传来的施工队进场的嘈杂声,内心一片宁静。

“完美。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只负责在功劳簿上签个字。这不就是摸鱼的最高境界吗?”

【叮!您对被动技能【甩手掌柜】的领悟已臻化境!您成功将一个‘总负责’的岗位,转化为了‘总顾问(闲职)’!摸鱼点数+500!】

接下来的几个月,老城区仿佛被施了魔法。

没有推土机的轰鸣,没有漫天的烟尘。取而代之的,是工匠们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是测绘员们低声的交谈,是设计师们在图纸前激烈的争论。

整个项目,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江澈这位“甩手掌柜”的“无为而治”下,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江澈每天的工作,就是上午十点,端着个保温杯,晃悠到指挥部。听一听各方的汇报,签几个字,然后就回到槐树下的躺椅上,看书喝茶,偶尔还跟来看热闹的街坊老大爷杀两盘象棋。

起初,各部门的负责人还战战兢兢,事无巨细都要来请示。

江澈的回答永远是:“你是专家,你定。”“我相信你的专业判断。”“按规矩办,不用问我。”

几次下来,大家也都摸清了这位总指挥的脾气。他不是不懂,他是什么都懂,但他就是不说。他给了所有人最大的信任和自主权,唯一的底线,就是不能破坏他定下的“讲究”二字。

这种前所未有的工作氛围,反而激发了所有人最大的热情和责任心。

规划设计师们为了一个屋檐的曲线,能对着老照片争论三天三夜。古建专家们为了找到和原来材质一样的老砖,跑遍了周边所有的旧货市场。甚至连三大家族,也暗暗较上了劲。李家请来了苏杭最好的园林师傅,要把自家老宅的后花园修得比原来还雅致。王家则花重金,把祠堂的木雕全部用传统工艺修复一新。

老城区的居民们,从最初的怀疑和观望,变成了惊喜和期待。

他们看到,坑洼不平的青石板路被重新铺设平整,每一块石头的位置都和原来一模一样;蜘蛛网般的电线被埋入地下,天空一下子变得开阔干净;破败的院墙被修缮,墙头上甚至还重新种上了青翠的藤蔓。

一些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听说了家乡的变化,也纷纷跑了回来。

曾经无人问津的老屋,被改造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创小店、私房菜馆、特色民宿和手工作坊。

空气中,常年弥漫的阴暗潮湿的气味,渐渐被新砌砖墙的石灰味、木工作坊的刨花味,以及从茶馆里飘出的阵阵茶香所取代。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焕然一新的黛瓦粉墙上,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门口摇着蒲扇,说着家长里短。那份独属于老城的、久违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整个街区,像一幅褪了色的古画,被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用最温柔的笔触,重新点染上了鲜活的色彩。

初秋的一天下午,江澈依旧躺在老槐树下,半梦半醒。

项目已经进入尾声,比预想的还要顺利。他估摸着,接下来至少有一年半载,不会再有什么大事需要他操心了。

他内心的小人,正戴着草帽,躺在沙滩上,喝着冰镇椰汁,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假期。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

是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打来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江指挥!江大才子!跟你说个天大的好消息!”

江澈懒洋洋地“嗯”了一声,心里咯噔一下。经验告诉他,领导口中的“好消息”,对他而言,通常都意味着“坏消息”。

“新闻频道的专题栏目组!点名要来咱们云州,专门报道你们的老城改造项目!说是要作为全国‘城市更新’的正面典型,向全国推广啊!”

“栏目组的人已经到云州了,明天一早就要过去!市长指示,让你务必做好接待工作,还要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接受央视的专访!”

“啪嗒。”

江澈手里的保温杯,掉在了地上。

杯盖摔开了,泡着枸杞和红枣的热水,洒了一地,热气腾腾。

他看着远处那片岁月静好的老城街巷,第一次觉得,风景太美,也是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