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 > 第267章 央视报道,云州“城市更新”模式火遍全国!

第267章 央视报道,云州“城市更新”模式火遍全国!(1 / 2)

保温杯落在青石板上,发出一声清脆又沉闷的撞击声。

“啪嗒。”

声音不大,却像一记重锤,敲在江澈的心上。

杯盖弹开了,几粒鲜红的枸杞和干瘪的红枣随着滚烫的热水流淌出来,在古朴的地面上漫开一团湿漉漉的痕迹。腾腾的热气,混着一丝甜腻的药材味,在他脚边氤氲,模糊了他的视线。

江澈低着头,看着那几粒在水中沉浮的枸杞,像看到了自己。

他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池塘,可以安安静静地泡着,养生,摸鱼,与世无争。结果,池塘的主人嫌他泡得太好看了,决定把他捞出来,放到一个巨大的、聚光灯环绕的鱼缸里,供全国人民参观。

电话那头,宣传部副部长的声音还在兴奋地回响,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小铲子,在江澈准备躺平的坟头上奋力地铲着土。

“江指挥?还在听吗?江指挥?”

“……在。”江澈的声音有些干涩,他缓缓蹲下身,试图把杯盖拧回去。

“太好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赵市长说了,这是对我们云州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对你个人能力的最高褒奖!你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表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把我们云州的‘城市更新’理念,讲深、讲透!”

讲个屁。

江澈在心里默默地回了一句。他现在只想把自己的脑袋拧下来,看看里面是不是装了一个专门吸引麻烦的信号接收器。

“王部长,”江澈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诚恳而谦逊,“我觉得,这个荣誉不应该属于我个人。老城改造能有今天的成果,首先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是赵市长亲自掌舵、运筹帷幄;其次,是规划、住建、文旅等各个部门的同志们通力协作,是几位老专家呕心沥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老城区的居民们深明大义,是三大家族顾全大局。”

他开始了他最熟练的操作,一套行云流水的“功劳转移大法”。

“我只是一个跑腿传话的,对项目的理解远不如一线的专家和领导们深刻。所以,我恳请组织,能否让规划局的张局长,或者项目组的刘教授来接受这次采访?他们才是这个项目真正的功臣,他们的讲述,一定比我更专业,更有说服力。”

电话那头,王副部长沉默了。

江澈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他觉得自己的理由无懈可击,既拔高了领导,又尊重了专家,完美地将自己从聚光灯下摘了出去。

【叮!宿主正在尝试进行高难度的“甩锅”操作。系统判定,此次甩锅成功率低于0.1%。原因:您的“功劳太大人设”已深入人心,任何谦虚都会被解读为“高风亮节”。】

【系统善意提醒:建议宿主放弃挣扎,购买【采访高光险】,售价800摸鱼点。若宿主在采访中因表现过于出色而导致职位再次提升,系统将赔付您三天“带薪神游”假期。】

江澈无视了系统的提示音。

几秒钟后,王副部长带着几分感动和赞叹的语气开口了:“小江啊,你的思想觉悟,我真是……太佩服了!立了这么大的功,还这么谦虚,时时刻刻想着把荣誉让给别人,想着突出集体。这种胸襟,这种格局,实在是年轻干部中的楷模!”

江澈的心,凉了半截。

“但是,”王副部长话锋一转,“这件事,是赵市长亲自点的将。市长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微改造’的理念,是你第一个提出来的,整个项目的‘魂’,也是你定下的。只有你,才能把这个故事讲好。别人说,都只是隔靴搔痒。”

“而且,央视的记者也点名了,说他们看过一些资料,对你这位年轻的总指挥非常好奇。所以,这件事,没得商量。”

“你好好准备一下,明天上午九点,就在指挥部院子里。服装嘛,就穿你平时穿的,自然一点,不用太正式。稿子也不用写,我相信你的水平,临场发挥就行。”

王副部长又勉励了几句,才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

江澈还保持着蹲着的姿势,手里拿着那个空了的保温杯,像一尊被抽掉了灵魂的雕塑。

他内心那个穿着海绵宝宝睡裤的小人,正躺在沙滩上,被突如其来的海啸卷进了深海。椰汁洒了,草帽飞了,墨镜也不知所踪。小人在冰冷的海水里挣扎着,绝望地看着头顶那越来越远的光亮。

完了。

这次是真的完了。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精心伪装成青铜的王者,本来想在新手村虐虐菜就收工,结果打得太顺手,一不小心把世界boSS给秒了,然后系统公告响彻全服。

想藏都藏不住了。

……

第二天上午,秋高气爽。

老城改造项目指挥部的小院里,气氛却有些不同寻常。

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江澈的竹躺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张椅子,以及一整套长枪短炮的摄制设备。几个扛着摄像机、举着反光板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调试着灯光和角度。

赵立春和市里一众相关领导都到了,站在院子的一角,小声交谈着,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期待。三大家族的代表也破天荒地齐聚一堂,站在另一边,看着这阵仗,神情各异。

江澈被一位化妆师按在椅子上,正在脸上扑着粉。他面无表情,眼神空洞,任由那冰凉的粉扑在自己脸上拍来拍去,感觉自己像一具准备被送去展览的尸体。

“江指挥,您皮肤底子真好,稍微定定妆就行了。”化妆师由衷地赞叹。

江澈扯了扯嘴角,没说话。

不远处,一位穿着米色风衣、气质干练优雅的女记者,正拿着一份资料,和赵立春说着什么。她就是这次专题报道的负责人,央视知名栏目的当家花旦,林微。

“赵市长,关于江指挥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林微的眉头微微蹙起,“除了履历,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他个人事迹的详细报道。这很不寻常。”

赵立春闻言,脸上露出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

“林记者,这正是江澈同志最可贵的地方。”他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充满了欣赏,“他是个真正做实事的人,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以前在县里,他就屡立奇功,但每次都把功劳让给同事,把光环推给领导。这次也一样,要不是我硬压着,他昨天就想让规划局长来替他接受采访了。”

林微听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好奇。

她采访过无数官员,有夸夸其谈的,有谨小慎微的,也有野心勃勃的。但像这样,能力超群却又刻意低调到近乎“隐形”的,还是第一次见。

她不由得将目光投向那个正在被化妆的年轻人。他安静地坐在那里,侧脸的线条干净利落,神情淡然,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他身上有一种与这个名利场格格不入的疏离感,像一位隐居在闹市里的学者。

林微的心中,对这次采访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好了。”化妆师收起工具。

江澈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他今天穿的,还是一身最普通的深色休闲装,只是比平时更干净平整一些。

“江指挥,准备好了吗?”林微微笑着走上前来,主动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