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啧了声,把这题标成红色:“光顾着看乔伊和钱德勒斗嘴了,谁注意录音时长……”话没说完,羽墨已经把手机递过来,屏幕上是那段录音的截图,她轻声说:“我标了‘高频考点’,后面附了剧情解析,你看看。”
午后的阳光透过纱帘照进来,在天宇的笔记本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他看着屏幕上的解析,又看了看羽墨本子上“罗斯的冲动=分手导火索”的批注,忽然笑了——原来她编口诀时,还偷偷加了句“情侣争执别冲动,听完解释再定论”。
“换个方式,”胡一菲忽然合上题库,“现在模拟‘风险问答’,我提场景,你们俩抢答应对方式。场景一:对方生日忘了准备礼物,当场发现后该怎么补救?”
“先道歉,别说‘忘了’,说‘想给你个惊喜,正在路上’,然后立刻联系花店或蛋糕店送上门,重点是态度真诚。”天宇答得飞快,显然是想起上次羽墨生日他差点忘,临时订了束向日葵救场的事。
羽墨补充:“可以顺势说‘其实早就准备了,就等你问呢’,把被动变主动,晚上再补顿大餐,抵消愧疚感。”她的指尖在“应急话术”那页敲了敲,“这招上次你用过,记得吗?”
天宇当然记得。那天他捧着向日葵冲进餐厅时,羽墨正在跟朋友说笑,看到花却眼睛一亮,没追问迟到的原因,反而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不会忘”。原来她早就看穿了,却给了他台阶。
胡一菲看着两人一唱一和,忽然觉得这备赛的时光比比赛本身更有意思。天宇的严谨和羽墨的灵活像齿轮一样嵌合,一个记细节,一个抓核心,她这个“裁判”偶尔敲敲边鼓,倒成了最轻松的角色。
傍晚时,三人开始整理错题本。天宇的本子上,所有错误都按“家电类”“礼仪类”“影视类”分了类,每个错误旁都画着小小的叉,像在列队认错;羽墨的本子则贴满了便利贴,粉色写口诀,蓝色写拓展知识,黄色记着“天宇易混点”——比如他总把“香槟和气泡酒的区别”弄混,她就画了个简笔画:香槟瓶塞有铁丝,气泡酒没有。
“明天刷情感常识的案例分析,”胡一菲把错题本收进文件夹,看了眼表,“今天效率不错,天宇错了12题,比昨天少了8题;羽墨错了9题,其中6题是因为细节漏记,明天重点补。”她顿了顿,忽然笑了,“说真的,你们俩现在答题越来越像‘连体婴’了,我刚问‘冷战时对方送零食是什么意思’,天宇还没开口,羽墨就说出了他想说的‘示好信号,别端着’。”
天宇抬头时,正好对上羽墨的目光,两人都有点不好意思地移开视线,却又在同一时间伸手去拿桌上的苹果,指尖碰到一起时,像触电似的缩了缩,随即又都笑了。
客厅的台灯亮起来时,题库已经被标得花花绿绿,像幅热闹的抽象画。羽墨把整理好的口诀打成电子版,发进三人的小群,天宇紧跟着把高频考点做成思维导图,胡一菲则在旁边煮起了夜宵——她总说“脑子动得多,得补点碳水”。
面条下锅的沸腾声里,天宇忽然指着羽墨的笔记本说:“你那个‘吵架后和好三步法’挺管用,昨天我妹跟她男友冷战,我教她‘先递水,再低头,最后说句软话’,居然真和好了。”
羽墨眼睛一亮:“真的?我是根据上次你跟我道歉时说的‘别生气了,我买了奶茶’编的——原来男生道歉时带点实际的东西,确实比空说好。”
胡一菲端着面条走过来,闻言打趣:“合着我的题库还没派上用场,你们先在生活里实践上了?”她把碗放在两人面前,“趁热吃,吃完再刷50道题——记住,咱们备赛不只是为了赢,是为了让你们知道,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两个人能凑到一起想办法,就没有解不开的。”
面条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天宇摘下眼镜擦时,看到羽墨正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凑近一看,发现是行新的口诀:“错题本上红叉多,别怕,两人凑着就能挪;你记细节我编歌,再难的题也能过。”
他忍不住笑了,伸手拿过她的本子,在后面补了一句:“协作补漏效率高,默契藏在每一秒。”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混着面条的香气,在暖黄的灯光里,成了最动听的备赛背景音。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客厅的灯光却像颗不会熄灭的星,照着那堆渐渐变薄的题库,照着两人越来越同步的答题节奏,也照着胡一菲那句没说出口的话——这样的备赛,其实早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