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在她身边坐下,没评价对错,只是说:“那我们来复盘一下?就像解数学题,先找到错在哪里,再想怎么改。”
他拿来一张白纸,像做思维导图那样画了个表格:左边写“被批评的点”,右边留着写“改进方法”。羽墨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忽然想起他上次被批后,也是这样拉着她分析邮件里的每句话,连标点符号都没放过。
“总监说‘粗糙’,是因为图标风格不统一,有三个按钮用了圆角,两个用了直角。”羽墨指着左边的格子,声音越来越清晰,“说‘敷衍’,是因为最后一页的案例引用错了,把A客户的案例写成了B客户的,这是我的疏忽。”
“那改进方法呢?”天宇把笔递给她。
“明天上班先统一所有图标的风格,”羽墨笔尖划过纸面,“然后重新核对案例库,把错误的地方改掉。最重要的是,给总监发封邮件,先承认自己的失误,再说明修改后的方案会在下午三点前发给他,并且附上核对清单。”
她写完放下笔,忽然笑了:“好像也没那么难。”
“本来就不难。”天宇揉了揉她的头发,“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批评打垮,连改正的勇气都没了。你想想,我们第一次一起做饭,把糖当成盐放,炒出来的菜苦得没法吃,后来不也学会了‘先尝再放调料’吗?工作和做饭一样,都是在试错里进步的。”
羽墨想起那次的“黑暗料理”,确实笑得直不起腰。当时天宇把炒糊的青菜端上来,说“这叫焦糖脆香版时蔬”,结果两人嚼了两口就全吐了,最后煮了泡面当晚餐。可后来,他们一起学会了看食谱,学会了控制火候,学会了在对方手忙脚乱时递上需要的调料——就像现在,他在她被批评时,递过来的不是空洞的安慰,是实实在在的“改进清单”。
“对了,”天宇忽然想起什么,从书房拿来个文件夹,“这是我上次被批后整理的‘挨骂笔记’,你看看?”
羽墨好奇地翻开,里面是天宇工整的字迹,记录着每次被批评的原因、当时的心情、改进的方法,甚至还有“下次被骂时要先深呼吸三次”这样的小提醒。最后一页写着:“2023年5月12日,被王总监批方案,改完后客户满意度提升30%,值了。”
“你还真记这个?”羽墨笑着问,眼眶却有点热。
“嗯,”天宇点头,“这样每次被骂,就知道不是白挨的。就像你画设计稿,总得打几次草稿才能定稿,工作也是一样,批评就是帮你改草稿的人。”
夜深时,羽墨把改好的方案存进电脑,邮件也写好了,定时在早上八点发送。天宇给她热了杯牛奶,看着她把“挨骂笔记”放进自己的文件夹,忽然说:“其实我今天看到你哭,比自己被骂还难受。”
羽墨靠在他肩上,牛奶的温度透过杯子传过来:“我也是。上次你说被王总监批,我恨不得去帮你吵架。”
“但我们都知道,吵架没用。”天宇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真正能帮对方的,是陪她一起把‘错’变成‘对’,把‘难过’变成‘下次能做好’的底气。”
窗外的月光落在文件夹上,“挨骂笔记”四个字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羽墨忽然明白,最好的鼓励从来不是“你没错”,而是“你错了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改”;不是“别难过”,而是“难过也可以,哭完了我陪你往前走”。
就像此刻,她知道明天去公司可能还会面对同事的议论,可能还会被总监追问细节,但她不再害怕了。因为她身后有个人,会帮她分析问题,会给她煮阳春面,会在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时,认真地告诉她:“你很棒,只是这次有点小失误,改过来就好了。”
这种笃定的信任,比任何赞美都更有力量,足以支撑着她走过所有被批评的夜晚,走向那些需要更努力才能抵达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