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宗干已基本控制燕京,但云中(西京大同)的宗翰旧部拒绝听令,双方使者往来,气氛紧张!”
“报!完颜彀英收缩兵力,重点防御真定、中山(定州)等几座大城,对周边州县控制力减弱!”
“报!临安方面,秦桧党羽弹劾张浚‘轻启边衅’,张浚被迫辞相出朝!”
“报!有江南粮商暗中与我市易司接触,似有临安显贵背景,意图不明!”
一条条情报汇聚到聚义厅,经过吴用、朱武的分析研判,成为决策的依据。
这一日,众人再次齐聚,商讨下一步方略。
“如今我军兵精粮足,内部稳固,而金虏内乱,自顾不暇。”张荣率先开口,语气急切,“正是向外扩张的大好时机!不如趁完颜彀英龟缩,一举拿下栾城,甚至进军真定府!”
王世雄、刘宝等新附头领也纷纷附和,渴望建功立业。
卢俊义却看向吴用和我:“军师,武松兄弟,你二人以为如何?”
吴用沉吟道:“扩张势在必行,但需谋定而后动。真定府城高池深,完颜彀英经营日久,强攻损失必大,且易促使金国内部各派暂时放下纷争,一致对外。得不偿失。”
我点了点头,接口道:“军师所言极是。我以为,当前重点,不应是攻打金军重兵防守的大城,而是应该‘剪除枝叶,孤立主干’。”
我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真定府周边那些县城、坞堡。“将这些外围据点一一拔除,将金军的势力压缩在几座孤城之内。同时,向西、向北,与河东、燕云地区的义军连成一片。如此,既可扩大我之战略纵深,获取更多人口资源,又能让完颜彀英等人困守孤城,难以呼应。”
“此乃稳妥之策。”朱武赞同道,“如同当年战国,远交近攻,步步为营。待我根基深厚,羽翼丰满,金国内耗更甚之时,再图大事不迟。”
卢俊义最终拍板:“便依武松兄弟与两位军师之策!传令各部,以黑风寨为中心,向四周稳步推进,拔除金军外围据点,联络各方义军!但要切记,不可贪功冒进,遇坚城则绕行,以歼灭其有生力量、扩大控制区为首要目标!”
“得令!”
新的战略方针确定,忠义军这台日益精密的机器,再次开动。这一次,不再是绝望下的防守,也不是孤注一掷的奇袭,而是有条不紊、充满自信的扩张。
一支支精锐小队被派了出去,如同溪流汇入江河,开始清扫太行山麓与河北平原交界处的金军势力。烽烟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点燃,忠义军的旗帜,伴随着“抗金护民”的口号,插上了一座又一座曾经沦陷的城寨。
根基已立,潜龙在渊,只待风云际会,便可翱翔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