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水浒新梦 > 第268章 树大招风

第268章 树大招风(1 / 2)

忠义军如同滚雪球般壮大,势力范围不再局限于黑风寨一隅,而是以太行山为脊梁,触角逐渐延伸至山外的平原州县。前来投奔的义军、流民络绎不绝,短短两三月间,能战之兵已逾两万,算上依附的百姓,控制区域内人口几近十万。这已然是一股不容任何势力小觑的力量。

树大招风。忠义军的急速膨胀,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密切关注,反应也各不相同。

最先坐不住的,自然是近在咫尺的完颜彀英。

真定府,元帅府内。

完颜彀英面色阴沉地看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军情文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忠义军如何联络各方、吞并小股义军、袭击金军哨卡粮队的信息。他上次兴师动众却无功而返,本就颜面扫地,如今眼见这伙“山匪”不仅未受重创,反而愈发势大,简直如同心腹之刺,让他寝食难安。

“大帅,不能再任由武松这般坐大了!”一员副将愤然道,“如今河北西路,只知有忠义军,不知有我大金官军!若任其发展,恐成第二个梁山泊!”

另一员幕僚则相对谨慎:“大帅,我军新败,粮草不济,且国内……听闻有些纷扰。此时若再大举征剿,恐力有未逮。不如暂且隐忍,加固城防,安抚地方,待时机成熟……”

“隐忍?待到何时?”完颜彀英猛地一拍案几,怒道,“待到武松那厮兵临真定府城下吗?国内些许杂音,不过是疥癣之疾!若让南人以为我大金软弱,各地匪患必然蜂起!此风绝不可长!”

他站起身,来回踱步,眼中凶光闪烁:“传令下去!各州县加紧防务,征发签军,囤积粮草!同时,给我想办法!悬赏重金,买武松、卢俊义等贼首的人头!派人潜入黑风寨,散布谣言,挑拨离间!本王就不信,他们铁板一块!”

硬的暂时不行,便来软的。完颜彀英决心用尽一切手段,遏制甚至瓦解这股日益壮大的反抗力量。

几乎与此同时,数千里外的临安城,凤凰山下的南宋皇宫内,也有一场关于忠义军的讨论。

赵构(宋高宗)斜倚在软榻上,面色有些苍白,听着宰相秦桧的奏报。

“陛下,”秦桧微微躬身,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北地传来消息,那伙自称‘忠义军’的梁山余孽,如今在太行山一带声势浩大,聚众数万,屡败金兵,连金酋完颜彀英也奈何不得。”

赵构眼皮抬了抬,似乎提起了一丝兴趣,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哦?一群草寇,竟有如此能耐?”

“据闻,其首领乃是当年梁山的卢俊义、武松等人。”秦桧缓缓道,“此等人物,桀骜不驯,目无王法。当年在梁山便对抗官府,如今虽打着抗金旗号,实则割据一方,不服朝廷管束。长此以往,恐成藩镇之祸,尾大不掉啊。”

“藩镇……”赵构喃喃自语,这两个字显然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便是皇权的心腹大患。

“更可虑者,”秦桧趁热打铁,声音压低了几分,“此辈与岳飞旧部牛皋等仍有勾连,那辛弃疾在狱中,亦曾为其张目。若其势力再涨,与朝中某些心怀异志之人内外勾结……陛下,不可不防。”

这番话,精准地命中了赵构最大的心病——对武将和民间武装的极度不信任,以及对皇位稳固的担忧。他脸色微变,沉默片刻,问道:“以卿之见,该当如何?”

秦桧眼中闪过一丝得色,躬身道:“陛下,此等匪类,虽偶抗金兵,然终究是朝廷隐患。依臣之见,当严令沿边州县,封锁其粮草物资来源,绝其贸易。同时,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潜入其内部,或招安,或分化,若能使其内乱,或令其与金虏拼个两败俱伤,则朝廷可坐收渔利。”

“招安?”赵构皱了皱眉,“此辈恐非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