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以黑风寨为中心,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撒开。
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快。
不过半月,便陆续有消息传回:
“报!井陉县‘翻山鹞子’赵邦杰率部八百来投!”
“报!邢州‘泼李三’李宝遣使送来盟书,愿与我军互为犄角,共抗金虏!”
“报!磁州义士李通,聚众千余,袭击金军粮队,派人前来请求接应!”
“报!河东路红巾军首领梁兴、赵云等人,听闻我军威名,派人翻越太行,前来联络!”
好消息接踵而至。这些义军规模大小不一,多则千余人,少则数百人,装备简陋,缺乏训练,但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和满腔的热血。忠义军接连挫败金军的事迹,尤其是焚毁真定府粮草、硬扛完颜彀英数万大军围攻的经历,已然成为北地抗金的一面旗帜。
对于来投者,我们敞开怀抱,一视同仁,按照《忠义军规条》进行整编,派去军官协助训练。对于愿结盟者,我们以礼相待,约定互通消息,协同作战。
黑风寨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每天都有新的面孔加入,操练的号子声震天动地。原本显得有些空旷的山寨,不得不再次扩建营房,开辟新的练武场。一种蓬勃的、充满希望的气息,取代了之前大战后的惨淡。
当然,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山寨头目习惯了称王称霸,不愿受人节制;有些则心存疑虑,担心忠义军树大招风,引来金军更猛烈的报复。对于这些人,我们也不强求,只是保持联络,以观后效。
与此同时,戴宗关于金国内部的消息也渐渐清晰起来。种种迹象表明,金国上层确实暗流涌动。以完颜宗干(阿骨打庶长子)、完颜宗辅(阿骨打另一子)为首的“太祖系”贵族,对兀术为首的“太宗系”把持朝政、尤其是兀术主导的南下攻宋策略日益不满,双方在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矛盾渐深。
这个消息,让吴用、朱武等谋士更加确信,金军短期内难以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这为忠义军的整合扩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站在黑风寨最高处,望着山下络绎不绝前来投奔的队伍,望着营寨中刻苦操练的将士,我心中感慨万千。从景阳冈打虎,到二龙山落草,再到梁山聚义,直至如今在这太行山重整旗鼓……这一路走来,跌宕坎坷。但或许,这才是我们这群兄弟应有的归宿——不为朝廷鹰犬,只做这乱世中,庇护一方、抗击外侮的脊梁!
星火已聚,渐成燎原之势。这北地的天,终究要被我们这群“不服王化”的汉子,捅出个窟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