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的博弈与上海滩的烽烟,如同两剂强心针,分别注入了“金梭”项目与陈玥的“智能材料联盟”。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紧随其后的是更繁重的落实工作与潜藏在光环下的新危机。
陈曦从瑞士归来,未及休整,便立刻投入到“金梭”迁移路线图全面实施的关键阶段。首批试点单位的成功运行为项目赢得了宝贵的信任票,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庞大、更复杂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分批接入工作。这不再是技术验证,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系统性工程,容不得半点闪失。
压力不仅来自规模和复杂性。IFSb会议上的交锋,虽然让“金梭”技术获得了国际关注,但也引来了更密集的、来自西方主流技术阵营的审视和质疑。各种以“学术交流”、“技术安全评估”为名的报告和评论文章,开始在国际专业期刊和媒体上出现,其论调高度一致:承认“金梭”技术的某些先进性,但着重强调其“独特性”可能带来的“兼容性风险”和“数据孤岛”效应,试图在国际舆论场将其塑造为一种“非主流”、“高风险”的选择。
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软性围剿,旨在影响其他尚未决定是否接入“金梭”体系的国家和机构的决策。
陈曦对此心知肚明。他召集核心团队,制定了“内外兼修”的应对策略。对内,加快“金梭”与现有国际主流金融通讯标准(如SwIFt)的接口适配器开发,用技术手段证明其“开放性”与“兼容性”,堵住那些质疑的嘴;对外,他授权团队有选择地、分批地发布经过严格脱敏的“金梭”系统在高并发、极端场景下的压力测试数据,用硬实力说话。
同时,他指示团队秘密启动了一项名为“方舟”的预案——研究在极端情况下(如遭遇全面技术封锁或断网),如何确保“金梭”核心系统及其承载的关键金融数据,依然能在国内构建的冗余备份体系中独立运行。这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拥有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住金融命脉的底牌。这项工作高度敏感,仅限最核心的几人知晓。
就在陈曦为“金梭”这艘巨轮铺设更坚实基石、并准备应对最坏情况时,陈玥在默薇资本内部,却遭遇了胜利光环下的第一道裂痕。
凭借上海论坛的巨大成功和“中国标准”的初步确立,陈玥在集团内部的声望如日中天。她顺势推动了酝酿已久的集团架构重组方案,将资源大幅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并设立了更具独立性和灵活性的“未来产业投资事业部”,由她直接领导。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年轻骨干和部分看清趋势的老臣的支持,但也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传统业务板块的蛋糕。之前被压制下去的、以孙建成为代表的守旧势力虽然已经失势,但他们多年经营的利益网络和人脉关系并未完全清除。
裂痕,首先出现在人事安排上。
陈玥提拔了几位在联盟工作和标准制定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干将,进入集团和“未来产业投资事业部”的核心管理层。这引起了部分跟随陈默打江山多年的元老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些年轻人“资历太浅”、“缺乏大型集团管理经验”,私下里抱怨陈玥“任人唯亲”、“急于培养自己的班底”。
更直接的冲突,发生在一项关于剥离某个长期亏损的传统地产业务的决定上。这个板块虽然效益不佳,但牵扯到诸多地方关系和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大量员工的安置。陈玥力主“壮士断腕”,将其剥离出售,回笼资金投入新领域。但这触动了一个由几位元老暗中支持、与该板块利益捆绑极深的外部利益集团。
他们不敢直接对抗陈玥的决策,却开始在暗地里使绊子。剥离过程的尽职调查频频受阻,潜在接盘方不断收到匿名“爆料”和威胁,员工安置方案也被曲解传播,引发了不少基层员工的焦虑和抵触情绪。
一时间,默薇资本内部暗流涌动,各种关于“新管理层不近人情”、“不顾老员工死活”的流言悄然扩散。陈玥推进改革的阻力,并未因为她在外部战场上的胜利而减少,反而因为触及了更深层的内部利益格局而变得更加复杂和顽固。
这天晚上,陈玥在办公室处理完又一堆关于剥离业务受阻的报告后,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她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璀璨的城市夜景。成功的光环背后,是无人可见的如履薄冰和重重压力。
她拿起手机,下意识地想给哥哥打个电话,听听他的声音。但想到“金梭”项目此刻必然也处于关键时期,她最终还是放下了手机。
她知道,这是她必须独自面对的战场。清理门户,重塑秩序,远比在外部打赢一场商战要艰难得多。这不仅需要魄力,更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平衡手腕。
她叫来助理,下达了两条指令:
“第一,让公关部和人力资源部联动,针对剥离业务,制定更详尽、更透明的员工沟通和安置方案,直接下到基层听取意见,消除误解,稳定人心。”
“第二,”她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让内审部和我的特别助理团队,秘密启动对那个阻挠剥离业务的外部利益集团,以及集团内部可能与其有牵连人员的背景和资金往来调查。我要知道,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她要用阳光和铁腕,同时应对内部的裂痕。既要展现关怀,稳定大局,也要揪出蛀虫,清除障碍。
东西方两座城市,兄妹二人都在为各自事业的“基石”添砖加瓦,同时也都在应对着“基石”之下悄然蔓延的“裂痕”。陈曦在为国家金融命脉构建坚不可摧的底层架构,抵御着外部的软性围剿和潜在风险;陈玥则在为家族的商业帝国进行刮骨疗毒般的改革,清除着内部的积弊和阻力。
他们的道路同样艰难,一个在无人可见的深海潜行,一个在众目睽睽的聚光灯下博弈。但他们都别无选择,唯有继续前行,用智慧和勇气,将基石筑得更牢,将裂痕一一弥合。因为他们的肩上,承载的早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成败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