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得可怕。
“大人说过,指望这帮只知捞钱保命的边镇总兵,不如指望路边的野狗。”
“野狗见了同类,尚且不会在背后捅刀子。”
他收起望远镜,目光投向远方。
赵率教已经拨转马头,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他带着他那支军队,转向遵化的方向。
李陵翻身上马,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一丝迟疑。
“传我将令。”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周围每一个杀气内敛的士兵都听得清清楚楚。
“全军检查装备,准备接战。”
“保持距离,跟上赵将军的兵马。”
……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八日,遵化城外。
天色,是死灰色的。
寒风如刀,卷起地上的沙砾,打在人脸上,生疼。
四千关宁铁骑,每一个士兵都疲惫不已。
他们手中的三眼火铳,依旧紧紧握着。
腰间的佩刀,是他们最后的依靠。
这是大明最精锐的野战部队,关宁铁骑。
突然!
远方的地平线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
不是雷声!
是马蹄!
是成千上万的马蹄,在同时践踏大地!
下一刻,无数黑色的旗帜,从两侧的山丘背后,疯狂涌出!
狼头旗!龙纹旗!
在寒风中发出野兽般的咆哮!
“镶黄!”
“正白!”
“镶白!”
“正蓝!”
关宁铁骑的阵中,有老兵凄厉地喊出了旗帜的归属!
那是后金八旗的左翼四旗!是建奴最精锐的突击力量!
赵率教部队的命运已经注定。
他们在遵化城外,一头扎进了皇太极精心布置的包围圈。
皇太极得知赵率教部前来后,命令先锋大将,以骁勇着称的阿济格。
率领左翼四旗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以及归附的蒙古骑兵,在遵化城外围占据有利地形,张网以待。
在他们的对面,两里之外,后金军的阵列,如同一片黑色的海洋,缓缓展开。
正蓝旗贝勒,阿济格,立马于阵前。
他身边,是数不胜数的真满洲甲兵,他们身上的铠甲,在阴沉的天光下,反射着幽冷的光。
尤其是那些簇拥在阿济格身边的白甲兵,他们身披三层重铠——内层锁子甲,中层厚棉甲,外层嵌着巨大铁片的扎甲。每一个,都如同一座移动的铁塔。
他们手中的长弓,弓臂粗壮,闪烁着油润的光泽。那是后金赖以横行天下的角弓,在百步之内,足以射穿寻常铁甲。
阿济格的脸上,挂着猫捉老鼠般的戏谑。
他看着远处那支疲惫不堪的明军,就像看着一群自投罗网的猎物。
“传令下去。”
阿济格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飘忽,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残忍。
“两翼包抄,把他们像碾虫子一样,碾碎!”
“呜——”
苍凉的牛角号声,划破了死寂。
后金军的阵列,动了。
左右两翼,数千名蒙古骑兵和八旗骑兵,如同两只张开的巨螯,向着关宁军的侧后方,凶猛地包抄而来。
中军,数千名重甲步兵与弓箭手,则结成厚实的阵型,缓缓向前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