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王永光立即出列劝阻:“陛下!臣以为不妥!陈阳献镜虽功在社稷,然我大明官职升迁,自有法度。若因献宝而骤升高位,恐开捐纳买官之恶例,坏朝廷选官制度,滋长侥幸之风,望陛下三思!”
温体仁也紧接着出列:“陛下,王尚书所言极是。卫佥事责任重大,非战功卓着或历练深厚者不能胜任。陈阳虽有献镜之功,然其资历尚浅,恐难服众。若因此引发边将非议,反为不美。”
崇祯眉头微皱,显然对臣子的反对感到不悦,但他也知二人所言在理。
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臣:“那依卿等之见,该如何封赏?”
周延儒何等机敏,立刻捕捉到皇帝眼中那份对“财源”的极度渴望与不甘。
他一步迈出,躬身奏对:“陛下,王大人、温大人所虑,乃朝廷纲纪,确为老成持重之言。然,陈阳献此巨资,功在社稷,若赏赐过轻,恐寒天下忠臣义士之心,亦与陛下励精图治之圣意相悖。”
他先定下基调,随即话锋一转,抛出了精心构想的方案:“臣以为,品级可依常例,升陈阳为从五品副千户,赐爵昭信校尉,实授水泉营堡防守官,兼领屯田,归偏关节制。此乃酬其军功,安边镇守之基。”
紧接着,他提出了核心建议:“然,其献宝解困之功,尤在‘通商裕国’四字!此非一锤子买卖,乃可持续之利源。臣斗胆建言,陛下当借此良机,立一典范!”
“其一,可特赐陈阳‘奉旨经商’之权,准其‘兴隆百货商行’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择地开设分号,专营此类海外奇珍及民生百货。”
此言一出,连反对最力的王永光都微微动容,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范围经营特许权!
“其二,既享此殊恩特许,商行当有所回报。可命其建立‘岁例’制度,每年须将其所得最精奇之海外宝物若干,或折价成银两,作为‘贡例’,直呈内帑,以充陛下赏赐勋戚、宫中用度之需。如此,则陛下内库得一活水,源源不绝!”
周延儒巧妙地将“持续纳贡”包装成享有全国经商特权的合理回报,并将其与皇帝的内帑直接挂钩。
“其三,为显皇恩浩荡,并确保其有能力完成‘岁例’,可于其水泉营堡防区内,赐其‘便宜行事’之权,凡防务、屯田、本地商贸,可先行后奏。并许其开设货栈,经营盐铁布匹,所获利润,初定五年内仅需上缴国库一成,余者皆留其自用,以养军、屯田、及……充实商本,更好地为陛下采办贡品。”
周延儒这一套组合拳,既维护了官制体面,又极大地满足了崇祯对“可持续财源”的渴望,将陈阳的个人商业行为,转化成了为皇帝和朝廷“开源”的官方任务。
崇祯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周延儒此言,深得朕心!
他不仅看到了眼前的几百万两,更看到了后面可能的几千万两!
而且由首辅提出,远比他自己开口索要贡品来得体面、稳妥。
“周爱卿老成谋国,此言大善!”
温体仁略作沉吟,说道:“首辅方才所议,升其职、授其权、许其商,大体上周全。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