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八大皇商(2 / 2)

唐默见状,解释道:“大人,边军靠的是亲兵,那些骑兵就是将官的家丁私兵,都是自掏腰包采购的铁甲。”

陈阳点头,仔细看,那百来人的骑兵看起来还算悍勇,身穿铁甲和皮甲,隐约有杀气。

那些叫花子般的长枪兵,看来只是充门面的炮灰了。

各商户开始摆摊交易,小市渐渐热闹起来。

油茶、粮食、布匹等物资前围满了人,鞑靼牧民们摆摊卖着皮货,马匹,牛羊,药材贩卖。

陈平介绍道:“鞑靼牧民对物品价值的认识模糊,开市初期,大明商人占尽便宜。一匹布换匹马的事情屡见不鲜,后来学精了,价格也上去了一点。”

陈阳四人路过一个大的摊位前。

陈平指着这个的摊位说道:“那个是保德州黄氏,黄云发的生意,占据了水泉营堡交易总量的两成左右。”

陈阳思考道:“那么其他几个互市口的情况怎么样?”

陈平道:“其中介休范氏、代州王氏、蔚州靳氏、蒲州王氏、占据张家口堡,得胜堡;太原田氏占据新平堡,保德州黄氏,占据水泉营堡,祁县梁氏和泽州翟氏占据红门隘,他们的家资都有百万之巨,往往都是以势压人。”

陈阳听完,不禁感叹:“看来,这水泉营堡,是虎狼之窝。”

陈阳是知道这晋商八大家族的,是明末清初垄断北方边贸的晋商巨头,后来被清廷封为八大皇商。

后金政权因长期与明朝对峙,战略物资极度匮乏。

尽管明朝实行严格的贸易封锁,但晋商为追求暴利。

他们以张家口,水泉营堡,红门隘等互市口为基地,暗中为后金提供粮食、铁器、火药等战略物资,甚至传递情报。

后金的壮大,和他们往外走私,是分不开的。

清军入关后,顺治为表彰八大商家族的 “功绩”,在紫禁城设宴款待,并授予他们 “皇商” 身份,隶属内务府管辖。

这一称号赋予他们垄断性经营权,垄断控制全国铜铁、皮草、盐业、丝绸、茶叶、人参等支柱产业。

八大晋商的商号分布呈现 “山西为根、九边为干、全国为枝” 的特点。

根据后世的记载,以范永斗家族为最强,几乎什么都做。

介休范氏,范永斗祖籍介休张原村,经营盐业,铁器,茶叶,矿山,粮食,布匹,马匹,皮毛,药材等商品。传至第八代范永斗时,已成为关外贸易的核心人物。资产达两千万两以上。

代州王氏,王登库经营粮食,绸缎布匹,商号遍布北方。资产达一千五百万两以上。

蔚州靳氏,靳良玉主导茶叶和粮食贸易,在张家口、归化城等地设有商号。资产达一千两百万两以上。

蒲州王氏,王大宇以矿山,铁器,瓷器贸易为主。资产达一千万两以上。

祁县梁氏,梁嘉宾垄断河东盐场和木材生意。资产达九百万两以上。

太原田氏,田生兰控制粮食和皮毛贸易,在张家口、大同等地设立粮栈。资产达八百万两以上。

泽州翟氏,翟堂经营茶叶和马匹贸易,其家族茶厂遍布福建、云南。资产达七百万两以上。

保德州,黄云发专营粮食,布匹,珠宝玉石,其商号分布于扬州、苏州等地。资产达六百万两以上。

后金通过走私获得的铁器、火药等物资,使其兵器质量逐渐超过明军。

官员与商人的合谋使明朝的边禁政策形同虚设,后金得以从容准备灭明战争。

晋商通过偷税漏税和官商勾结,每年侵吞明朝数百万两白银,加剧了财政危机。

陈阳心中迅速盘算,根据现代的资料。

这八大晋商加起来,家产超过八千七百万两白银。

而这些人,全都是未来,引狼入室的汉奸!

与其让他们的财富资敌卖国,不如全变成自己缔造帝国的启动资金!

陈阳暗下决心,迟早要将他们连根拔起,一个不留。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现在自己羽翼未丰,正好拿他们当自己的“血包”,先利用,再图之。

心念电转间,陈阳的眼神恢复了平静。

参将齐广在台上坐着,和水泉营堡守备赵明翰说了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