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侧店铺林立,门脸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幌子。
透过敞开的店门,可以看到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
店铺里人头攒动,伙计们殷勤地招呼着顾客。
掌柜们则埋首账本,算盘珠子碰撞声此起彼伏。
来往的商贩操着不同的口音,穿着各式各样的服饰。
既有山西本地商人,也有陕西、河南,山东,直隶,江南地区来的客商。
所有人住进客栈后,陈阳带着赵二虎,去街上,了解商业情况。
陈阳在人群中穿梭,向一些店主和街头小贩打听情况。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偏关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枢纽,也是军事要塞。
大量的商人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参与边关贸易。
了解到,城中布匹,皮毛、马匹、粮食、盐业、铁器等占据了大部分。
偏关城自隆庆和议之后,朝廷便在此设立了茶马司,专门负责与蒙古部落的茶马交易。
蒙古牧民会以“贡使”的身份,带着马匹来到河曲,与大明换取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城中也因此设有马市,是山西境内几个重要的马市之一。
这时,一阵嘈杂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伴随着阵阵铃铛声,一些头戴皮帽、身着皮袍的蒙古人,驾驶着几辆载满商品的马车缓缓驶过。
陈阳计划在偏关城买下个大店铺。
转过街角,粮店前挤满了面黄肌瘦的百姓。
“十两一石?昨日不是才九两吗?”
一个老农瘫坐在尘土里,空布袋落在脚边。
粮商抱着胳膊冷笑:“陕西的反军快打到河曲了,运河早断了三月!嫌贵?”
“等着瞧,月底不到二十两,我字号倒过来写!”
陈阳走进隔壁绸布庄,掌柜正指挥伙计加固门板。
“铺面?现在谁还敢要!”
胖掌柜擦着汗,“临街五开间带后院,只要一百八十两!”
“前几年,五百两都抢破头,城南张举人昨日举家南迁,三十辆大车装的尽是金银细软,房产田地统统折价抛售!”
陈阳研究了明朝的物价,正常年景的猪肉价格,二十文能买到一斤肉,一千文等于一两白银;正常的粮食价格,一两白银能买到一石粮食,一石粮食也就是现代的一百五十斤。
一个农民,年收入在三两至十五两左右;一个工匠,收入在五两至三十两左右;一个七品的知县,年俸在五十两左右。
一亩下等田,一两至五两左右;中等田,五两至十五两左右;上等田,十五两至三十两左右。
乡村普通民居,土坯房,每间约三至十两白银,如果有院落,总价约二十至五十两之间。
城内临街商铺,中等规模,约二百两至五百两左右。
普通商人的年收入也就两百两左右。
茶馆里,几个卫所军汉正红着眼吵架。
“欠饷九个月了!总说朝廷饷银没到……”
“老子妻儿都快饿死了,还守个逑!”
“东家您瞧,”唐默说道,“黄家商队过来了!”
只见几十辆大车隆隆驶过。
茶客们窃窃私语:“偏关首富黄家,可有上百万两的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