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偏关卖货(2 / 2)

山西镇下辖三处重要关隘:雁门关、宁武关和偏关。

山西镇总兵为张鸿功,受山西巡抚耿如杞节制。

巡抚统管山西布政司全境,实行以文统武、军民兼管的管理体制。

山西镇总兵力约五万人,分为四大防区:雁门路、宁武路、偏头路和河保路。

每路设参将一名,额定兵力万余人,但实际上各路人马缺员严重。

偏头路以偏关为核心,管辖水泉营、老营堡、马站堡、八柳树堡、小营堡、桦林堡、楼子营堡、罗圈堡、阳冕堡、唐家会堡、五花营堡、得马水堡、灰沟营堡、八角堡、长林堡等三十四座关堡。

偏关城内设有参将署,并配备神机营火炮及其他各类冷兵器。

夯土包砖的城墙在春日下显得灰扑扑的,墙皮剥落处露出内部的夯土,带着岁月和兵燹的痕迹。

城门处,进出的人流车马排成了松散的队伍,守城的兵丁穿着破旧的鸳鸯战袄,无精打采地检查着行人,眼神却在货担箱笼上逡巡,寻找着可以榨取油水的目标。

陈阳一行人马的出现,立刻吸引了所有守城兵丁的注意。

陈阳知道明朝的百户职责限于军事训练与屯田管理,不得参与商业活动。

中后期因卫所体系瓦解,实际执行中百户经商现象非常普遍。

也就是说,只要没人盯着这个事,百户经商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是上次唐家庄堡报功的事,是把偏关的参将给得罪了。

现在要隐藏身份,就在通过唐伯雍的关系办理了户籍黄册,又搞了个商人身份,来掩盖在偏关做生意。

现在陈阳对外的身份是,来自闽地的陈瑞。

三十名士兵,虽未着全甲,但一身统一的深色劲装,腰佩制式雁翎刀,队列齐整,眼神锐利,行走间自有一股肃杀之气,绝非寻常商队护卫。

他们护卫着十五辆大车,车上货物堆得老高,用厚厚的油布覆盖得严严实实。

为首的陈阳,骑在一匹神骏的黑马上,身穿青色直身布衣,但气度沉稳,目光扫过城门,自有不怒而威之势。

他身后,赵二虎和唐默一左一右,一个眼神凶悍,一个面容冷峻。

“头儿,来了只肥羊!”一个守城兵丁凑到守门将,偏关参将齐广麾下的把总黄贵身边。

黄贵,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身材粗壮。

他斜眼打量着陈阳一行人,特别是那几辆沉重的大车,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贪婪。

“拦下!”黄贵挥了挥手,声音沙哑。

几名兵丁立刻挺起手中锈迹斑斑的长枪,拦在了车队前方。

“停下停下!路引!商引!都拿出来检查!”黄贵踱步上前,目光在陈阳和货车上扫来扫去。

陈阳勒住马,神色平静。

赵二虎上前一步,沉声道:“我们是闽地的商人,此乃路引。”

说着,他将路引文书递了过去。

黄贵接过路引,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随手递给旁边的兵丁,目光却依旧盯着货车:“路引有了,那么运送货物的商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