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名精选的铁匠被分为数组,有的专门研究枪管锻造与深孔钻削,有的负责在机床上精加工各种小零件,王欣和赵铁手则不断穿梭其间,解决技术难题,核对每一个尺寸。
车床单调而持续的“嘎吱”声,铣刀切削金属的刺耳尖鸣,钻头深入铁胚的沉闷声响,以及钳工们用锉刀精心修整零件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工业萌芽的序曲。汗水、油污、飞溅的铁屑,以及那弥漫不散的、对精度的极致追求,构成了工坊内的日常。
王欣几乎住在了工坊,对着图纸反复推敲,对每一个试制出的零件反复测量、比对。赵铁手则严格把控着每一道工序,要求工匠们将游标卡尺和塞规用得如同自己的手指般熟练。
与此同时,其他工厂的运转也渐入佳境。
在蒯贤的管理下,玻璃厂的工匠们已熟练掌握了切割、镀银、装框的流程,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第一批准备用于销售的一万面各种尺寸的玻璃镜,已然装箱完毕,镜面光洁,映照人影清晰无比,远超这个时代任何同类产品。
火柴厂在王欣先前打下的严格管理基础上,由副手接手,依旧保持着高效运转。
一百万盒火柴,以油纸精心封装,整齐地码放在木箱之中。
每一根火柴梗上的药头饱满均匀,磷面涂层稳定可靠。
纺织厂内,在蒯徳的督导下,改良后的珍妮纺纱机与初步调试成功的水力织布机协同工作,纺纱、织布的效率远超传统方式。
虽然工艺尚不能与现代相比,但产出的棉布质地均匀、厚实,千匹棉布堆积如山,等待着检验与销售。
这一日,陈阳召集核心人员议事。
厅堂内,唐婉捧着账册,清晰汇报:“夫君,镜一万面,火柴十万盒,棉布一千匹,皆已齐备,验收合格。依目前估算,若售出,可得巨利。”
陈阳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货物既备,当寻销路。偏关城乃附近最大城池,商贾云集,可为起点。我欲亲往,设立货栈,打开局面。”
唐伯雍捻须沉吟:“贤婿亲往,自是稳妥。只是偏关城内,势力错综,乃至地方豪商,皆需打点。且如此多新奇货物涌入,恐惹人眼红。”
李大牛立刻抱拳:“大人,俺带一队弟兄护您前去!谁敢不开眼,俺拧下他的脑袋!”
陈阳摆手:“此行是经商,非征战。护卫自然需要,但不必大张旗鼓。赵二虎,唐默,你二人,带三十名机灵且身手好的弟兄,扮作伙计、护卫,随行即可。李大牛,赵温、李陵等人留守,继续严加操练。”
“宋先生,”陈阳又看向宋应星,“学院之事,暂由您与岳父大人多多费心。”
宋应星拱手:“大人放心前去,学院诸事,老夫与伯雍公必当尽心。”
一切安排妥当。
次日,一支规模不小的车队便从唐家庄堡缓缓驶出。
车上满载着镜箱、火柴盒与布匹,外表以寻常麻布覆盖,看不出内里乾坤。
崇祯二年,三月。
偏关城。
陈阳带着赵二虎,唐默,还有三十名士兵。
三日的路程,众人抵达偏关城下。
抬头望去,城墙足有十多米。
偏关城周长约四公里,以砖石包砌,坚固异常。
城内分为东城和西城,互为犄角,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偏关属于明朝北方边境九大军事重镇之一的山西镇,又称太原镇。
九边重镇自东向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