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研发火铳(2 / 2)

赵温对李陵低语:“李兄,大人此法……看似繁琐,实则直指强军核心。纪律森严,方能令行禁止;体魄强健,方能长途奔袭;耳目聪明,方能料敌先机。假以时日,此军……恐非任何流寇乃至边军所能敌!”

李陵深以为然:“更难得是这肉食管够……如此厚饷厚赏,士卒焉能不效死力?大人练兵,不仅练其技,更收其心啊!”

夜幕降临,校场点起篝火。疲惫却满足的士兵们围着火堆,依旧在兴奋地讨论着白天的训练,对比着碗中以往不敢想象的油水。

校场上的喊杀声与汗水,并未耽搁工业区内的铁火交鸣。陈阳深知,纪律与体能是强军的骨架,而精良的装备,则是撕开敌阵的獠牙。

在明末这个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他决定一步到位,跳过火绳枪的诸多弊端,直接祭出跨越时代的利器——燧发枪。

这一日,他将王欣与赵铁手单独召至机械厂内一间僻静的工坊。

桌上,摊开了一叠绘制精细的图纸。

“此物,名为‘燧发枪’。”

陈阳指着图纸上结构分明、与现今明军所用火铳迥异的设计图,平静地说道。

王欣作为火器大家,目光一触即图纸,便如同磁石遇铁,再也挪不开。

他呼吸陡然急促,手指颤抖地虚抚着图纸上那精巧的击发机构——那由击砧、燧石夹(夹钳)、火药池(引药锅)和推弹杆构成的系统,取代了繁琐不可靠的火绳。

“这…这是…”

王欣声音干涩,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摒弃火绳?以燧石击打铁砧,引燃火药池内引药,进而激发枪膛主装药?!妙!妙啊!如此一来,再无风雨影响火绳之忧,射速亦可大增!且这结构…似乎更为可靠!”

他越看越激动,脑中飞快地模拟着击发过程,与以往铸造各类火铳的经验相互印证,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全新的道路铺展在眼前。

赵铁手虽更擅长冷兵器锻造与机械操作,但此刻也看出了门道。

他指着枪管与枪机的连接部分,以及那标准化的推弹杆,喃喃道:“大人,此物…对枪管材质、内壁光滑度,以及这诸多小零件的精度,要求极高啊!若依往常之法打造,尺寸稍有偏差,便恐难以联动,甚至炸膛!”

陈阳赞许地看了赵铁手一眼:“所言极是。此燧发枪之精髓,在于‘标准化’与‘精度’。每一根枪管,每一套击发机构,皆需依图打造,尺寸、公差,皆有严格规定,务求零件可互换。”

他指向工坊内的手动机床:“此即机床用武之地。车床负责枪管内外壁之精加工,确保内壁光滑如镜,口径一致;铣床、钻床负责加工击发机构各零件之精准孔位与平面;钳工则负责最后的修配与组装。以往靠老师傅手感经验之事,今后皆需以量具、卡尺为准!”

王欣重重点头,眼中闪烁着混合了挑战与兴奋的光芒:“大人放心!有此神器图纸,又有此等加工利器,王某若再造不出好枪,枉称匠人!”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超越京师军器局所有成就的可能。

赵铁手更是摩拳擦掌:“小人定带着徒弟们,严格按照图纸和大人教的公差来,绝不敢有半分马虎!”

“好。”陈阳将图纸郑重交给二人,“即日起,五十名最精干铁匠于此工坊,由王欣总责技术、图纸解析与最终验收,赵铁手总责生产调度、机加工与质量管理。全力攻关,试制样枪。此乃我军未来之倚仗,不容有失!”

“卑职领命!”两人齐声应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很快,燧发枪工坊成为了整个工业区戒备最森严、也最忙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