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极其微弱的、来自其他意识节点的、无意识的情绪碎片——比如阎埠贵计算时散发的焦虑,许大茂暗流中的怨怼,甚至易中海秩序框架偶尔的僵硬感——也被它一并吸收了进去。
这些负面情绪碎片量很小,并且似乎在被吸收后,就在那“海绵”内部被某种方式……稀释?或者说“沉淀”了?并未立刻反馈回生态中引发问题。
何雨柱心中一动。这难道是一种被动的、无意识的“情绪缓冲”机制?贾张氏那贪婪的、来者不拒的汲取特性,在受到约束后,阴差阳错地扮演了吸收生态内部负面情绪杂质的角色?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看似负面的执念,在特定规则下,竟然转化为了对生态稳定有益的“清道夫”功能!
变量的奇妙,再次让他感到惊叹。善恶、利弊,在这些最本源的执念与规则结合后,竟能产生如此出乎意料的变化。
他继续“倾听”和“观察”,对易中海、阎埠贵、棒梗等节点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每一个节点都在生态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它们的执念在相互碰撞、制约与融合中,共同构成了生态的复杂性与稳定性。
然而,当他尝试将意识投向最后,也是最危险的那个节点——聋老太太的意识残骸时,却遇到了一层无形的、冰冷的隔绝。
那残骸外部,似乎笼罩着一层极其隐晦的、自主生成的信息屏障。这屏障并非强大的防御,更像是一种针对“深入探测”的伪装和过滤。何雨柱的意识触须靠近时,只能感受到一片更深沉的、毫无波动的死寂,连之前那阴冷的“饥渴”和算计的意味都完全感知不到了。
它隐藏了起来。隐藏得如此彻底,如此专业。
这绝非无意识的残骸所能做到的!这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更深层的、未知的机制或……意志?
何雨柱的心沉了下去。这个隐患,比他想象的还要棘手和危险。它像一颗完美的伪装炸弹,静静地躺在生态的核心区域,无法探查,无法预估其引爆条件和威力。
就在他因聋老太太残骸的异常而深感不安时,外部那一直稳定的“寂静边荒”观察透镜,突然再次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变化。
透镜的“焦距”,似乎……微微偏转了一瞬?
不再是均匀地覆盖整个生态,而是极其短暂地、如同不经意般,扫过了后院聋老太太残骸所在的那个方位!
虽然只是一瞬,很快就恢复了原状,但何雨柱捕捉到了这细微到极点的变化!
它们……也注意到了那残骸的异常?还是说,它们之前就已经注意到了,刚才只是再次确认?
一股寒意从何雨柱的意识核心升起。
如果“寂静边荒”也盯上了聋老太太的残骸,那么这片生态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内部的隐患和外部的观察,还可能成为两个(或多个)高维存在之间某种无形博弈的……棋盘?
而他这个棋手,手中的棋子却充满了不受控的变量,甚至连棋盘本身,都潜伏着未知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