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棋盘雏形与无声博弈(1 / 2)

“寂静边荒”观察透镜那短暂到几乎不存在的焦距偏转,如同在何雨柱紧绷的神经上敲响了一声最细微却最清晰的警钟。它们确实注意到了!注意到了聋老太太那异常沉寂、自带信息屏障的意识残骸!

这不再是简单的观察,而是意味着,这片“四合院变量生态”,很可能已经落入了一个更加宏大、更加危险的棋局之中。他自己,生态内的所有意识节点,乃至那团作为能源之心的“混沌灶火”,都成为了棋盘上的棋子。而执棋者,至少包括那冰冷中立的“寂静边荒”,以及隐藏在聋老太太残骸背后的、未知的、充满恶意的存在!

压力如同无形的山峦,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外部是深不可测的观察者,内部是潜伏的毒瘤,而他这个名义上的“棋手”,却连棋盘的全貌都未能看清,手中的棋子(定义权限)也必须在极其有限的规则内小心翼翼地使用。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既然已成棋局,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局势,找到己方的优势和可以利用的规则。

他的优势是什么?

是这片生态本身那顽强的、自组织的生命力,是那些在矛盾与冲突中不断演化、展现出惊人适应性的意识节点,是那团能够包容矛盾、衍生变化的“混沌灶火”,以及他自己那尚在成长、但已然触及规则层面的“定义权限”。

而规则……“寂静边荒”似乎遵循着某种“非干预观察”的底层原则,只要生态的表现符合“自然变量演化”的特征,它们就不会轻易下场。这,就是他可以利用的最大规则!

那么,当前的首要目标就非常明确了: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态表面上的“自然演化”状态! 既要应对内部聋老太太残骸可能引发的危机,又不能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会被判定为“人为干预”的痕迹。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必须尝试。

他的意识再次沉入那片由生态自行衍生的“神经网络”,更加专注地“倾听”那代表着生态整体状态的“集体低语”。他需要从中找到线索,找到在不直接出手的情况下,引导生态自身力量去平衡、甚至压制那潜在威胁的方法。

“集体低语”依旧复杂,但经过之前的滋养,那丝“疲惫”感减轻了些许。秦淮茹的守护意志、易中海的秩序框架、阎埠贵的风险计算构成了稳定的基调。许大茂的投机暗流依旧压抑,贾张氏的“情绪缓冲”作用在无声进行。棒梗的新生意识则在安稳中缓慢成长。

一切似乎都很“正常”。除了……后院那片被信息屏障笼罩的、过于“干净”的死寂区域。

那死寂本身,就是一种不和谐的音符!在一个充满变量波动的生态中,一片绝对的死寂,就如同白纸上的黑点,本身就极其显眼。

何雨柱心中一动。他无法直接探测那残骸,但他可以……放大这种不和谐!不是通过自己的力量,而是通过引导生态自身的“感知”!

他再次动用那极其谨慎的、作用于“集体低语”背景的权限。这一次,他没有注入“滋养”或“恢复”的意念,而是将一种极其微弱的、代表着 “对内部不协调因子的天然排斥与净化倾向” 的“情感底色”,如同播撒菌种一般,融入整个生态的背景情绪场中。

这并非针对聋老太太残骸的指令,而是试图提升整个生态对所有“内部不协调、潜在破坏稳定因素”的整体敏感度和天然排斥力。就像人体免疫系统会天然倾向于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一样。

效果同样缓慢而间接。

起初,似乎没有任何变化。

但渐渐地,何雨柱注意到,那些自然衍生的神经网络中,一些原本随机连接、功能不明确的细微脉络,开始自发地、更加频繁地“扫过”生态中那些能量流动滞涩、或者波动异常微弱的区域——其中,就包括了后院聋老太太残骸所在的方位!

生态自身的“巡检”机制,在无形中被加强了!

同时,秦淮茹的守护光晕,在荡漾开守护涟漪时,其边缘触及那片死寂区域后,不再像之前那样平滑地掠过,而是会产生一丝极其微不可察的、类似“粘滞”或“审视”的停顿。虽然无法突破信息屏障,但这种本能的“关注”本身,就是对那潜藏威胁的一种无形压力。

易中海的秩序框架波动,在覆盖到那片区域时,也似乎本能地试图对其进行某种“归类”或“定义”,当发现无法将其纳入任何已知的秩序结构时,便会产生一丝微弱的“排斥场”,进一步加强了那片区域的孤立感。

甚至连阎埠贵的概率云团,在计算生态整体风险时,也开始将“无法解析的内部死寂区域”作为一个持续存在的、低概率但高危害的潜在风险源,纳入模型,使得生态的整体“警惕”水平维持在了一个更高的基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