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顽石微光与生存范式(1 / 2)

砺晶星的成功与“星火”的燎原,如同投入死水微澜的又一颗石子,在那片因重创而近乎凝固的意识海中,漾开了新的涟漪。然而,这涟漪并未能立刻驱散何雨柱灵魂深处的严寒与破碎,反而让那份因“灰色奇点”共鸣而产生的、极其微弱的悸动,显得更加清晰而……诡异。

那悸动并非力量的回涌,也非意识的苏醒,更像是一种……认知层面的“标记” 或者说 “信息记录” 。那颗沉寂的“灰色顽石”,仿佛一个绝对客观的记录仪,将“砺晶星利用悖论达成逻辑僵持”这一事件本身,以及其中蕴含的、不同于何雨柱之前那种野蛮对抗的“精巧悖论应用范式”,简单地、冰冷地“刻录”了下来,储存在其顽石般的外壳之下。

没有赞赏,没有学习,更没有模仿。只是记录。仿佛在它那悖论的本质中,又多了一组可供调用的“数据”或“案例”。

这种绝对冷静、近乎非人的反应,让何雨柱在虚弱中感到一丝凛然。这奇点,似乎比他想象的更加……“无情”和“绝对”。它不关心善恶、成败,只关心“现象”与“矛盾”本身。

他将这丝不安压下,现在的他,没有余力去深究奇点的本质。砺晶星的成功路径,虽然无法直接复制(他不可能将四合院和自身也改造成那种硅基逻辑结构),但却给了他一个至关重要的启示——

对抗“寂静边荒”,并非只有硬碰硬的毁灭性对抗一条路。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利用对方秩序逻辑本身的特性,制造其无法处理或处理成本过高的“认知难题”,从而迫使它不得不“承认”或“容忍”某种有限度的“变量”存在。

这是一种基于“博弈”而非“战争”的思维。核心在于,找到那个能让对方觉得“消灭你比容忍你更麻烦”的 “平衡点”。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自身与这片伤痕累累的“庭灵”生态。

他的“变量”特质,根源在于“人心”的混沌与非逻辑。之前,他更多的是将这种混沌作为防御的盾牌和干扰的烟雾。但现在,他能否……将这种混沌,塑造成一种更加“稳定”的、让对方难以轻易“消化”的 “存在形态”?

不是去对抗秩序,而是让自己变得……“秩序不兼容”?或者说,让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一个持续的、低强度的、但无法被根除的“认知噪音源”?让“寂静边荒”觉得,持续投入资源来观测、解析、压制他这个“噪音源”,其代价远高于暂时放任他在这片小小的四合院里“自生自灭”?

这个想法,需要极其精妙的操作和对自身、对敌人深刻的了解。

他首先审视自身最大的“特质”——那数十个被“锚定”的、代表着各色人性和执念的“人心锚点”。这些锚点本身,就是最天然的、无法被秩序逻辑完全归类的“混沌源”。之前他强行共鸣,是将其作为武器爆发,代价巨大。现在,他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让这些锚点在不爆发、不剧烈冲突的前提下,持续地、稳定地散发那种令秩序感到“不适”和“难以处理”的“混沌波动”。

他尝试着,不再去“引导”或“滋养”这些锚点,而是……“梳理” 它们之间那已经被“锚定”的连接网络。

他像一个整理乱线的工匠,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不同锚点之间“连接纽带”的“张力”与“共鸣频率”。他不是要让它们和谐统一(那反而可能被秩序同化),而是要让它们维持在一个 “微妙的、动态的冲突平衡” 状态。

让易中海的“秩序执念”与许大茂的“混乱嫉妒”之间,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相互排斥又相互映射的连接。

让秦淮茹的“守护坚韧”与贾张氏的“自私恐惧”之间,形成一种扭曲的、互为背景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