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心锚点”,其核心执念固然鲜明,但其在日常中产生的、瞬息万变的细微念头、情绪涟漪、无逻辑的联想……这些才是真正海量的、天然的“认知碎片”!之前他引导“认知迷雾”是放大了其中的冲突,而现在,他要做的,是将其“无害化”但“异常化”!
他立刻开始行动。意识如同最精密的筛网,渗入每一个“人心锚点”,不再去触动其核心执念,而是专注于捕捉那些自然产生的、微不足道的、甚至荒诞的“瞬间念头”——
易中海在打磨工件时,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对窗外飞鸟自由的莫名羡慕;
秦淮茹在缝补衣物时,指尖触碰到布料纹理,偶然联想到童年某条溪流触感的短暂恍惚;
阎埠贵在计算收支时,脑子里莫名冒出的一句毫无关联的戏词;
刘海中在幻想当官时,潜意识里对上级某个细微动作的过度解读;
许大茂在嫉妒何雨柱时,心底混杂着的、一丝对自己能力的羞耻性承认;
贾张氏在咒骂时,某个词汇触发了的、对早已模糊的娘家记忆的碎片……
这些念头是如此普通,如此短暂,如此不值一提,甚至其主人自己都未必能清晰记得。但它们每一个,都带着其主人独特的性格烙印,都是“非逻辑基石”在微观层面的自然体现,都无法被一个追求绝对秩序的“认知棱镜”完美映射和理解!
何雨柱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捕捉到的、海量的“瞬间念头”,通过“混沌滤网”的梳理,剔除掉可能暴露自身引导痕迹的部分,只保留其最原始的、荒诞的、不合常理的“认知特质”。然后,他引导这些被“无害化”处理的“认知碎片”,如同扬撒灰尘般,持续不断地、均匀地混入自身和“庭灵”自然散发的能量与意念背景之中!
他称之为——“理念微尘”!
霎时间,何雨柱与“庭灵”所处的信息层面,仿佛被笼罩在了一片无形却无处不在的、“认知过敏原”构成的迷雾之中!这片迷雾没有任何攻击性,也不试图干扰什么,只是存在着,散发着无数细微的、无法被“寂静边荒”现有模型快速消化的“异常信号”。
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那刚刚重组、正试图高效运作的模块化监测系统,在接触到这片“理念微尘”雾霭时,其轮转穿刺的节奏,明显出现了…“卡顿”!
无数道细微的感知束,在试图进行瞬间高精度检测时,都遭遇了背景信息中大量无法立刻归类、但又不足以触发警报的“认知噪音”!它们被迫频繁地启动“逻辑回溯”,调用“备选解析路径”,其处理效率大打折扣!
那庞大的“环境背景解析场”也同样受到了影响。它记录到的环境反馈数据中,充满了这些无意义的“认知微尘”,使得其逆向推导何雨柱真实状态的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何雨柱甚至能“看到”,那观测协议的重组进程,因为需要分心处理这海量的、低强度的“认知污染”,速度明显放缓了!就像一台正在升级系统的电脑,突然被无数个弹窗广告骚扰,虽然每个广告都不致命,却严重拖慢了升级进度!
他成功了!他用这种“认知游击战”的方式,成功地拖延了对方定制化监控体系的成型时间!
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寂静边荒”的底层逻辑无比强大,它迟早会适应这种“理念微尘”的污染,甚至可能开发出专门过滤这种“认知噪音”的新模块。
他必须在这宝贵的缓冲期内,找到更根本的解决之道。
他的意识再次聚焦于那异变的一号光标。此刻的光标,在那片“理念微尘”的雾霭中,似乎显得格外“惬意”?它缓慢地、富有韵律地波动着,仿佛在呼吸这些微尘,其内部那动态的平衡,似乎变得更加稳固和…“包容”。
何雨柱心中一动,一个更加长远的念头浮现。
他能否…以这异变光标和“理念星璇”为核心,结合对“认知棱镜”漏洞的理解,以及这海量的“人心微尘”作为素材…创造一种能够持续自我演化、永远快“寂静边荒”的认知适应一步的…“理念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