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光点那微不可查的一次闪烁,如同冰原上骤然裂开的一道细缝,瞬间让何雨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暴露了?!
是阿水他们传来的信息本身携带的能量特征被捕捉?还是这二号光点对植语星盟的通讯模式有特殊的识别机制?
他立刻切断了对外界一切信息的主动感知,将自身意识彻底内敛,全力维持着“重伤虚弱”和“低活性”的伪装,甚至连对“人心锚点”的“重构”尝试都完全停止,不敢再有任何一丝可能引起怀疑的能量或意念波动。
时间在极致的压抑和等待中缓慢流逝。
一息,两息…
外部那升级后的、冰冷精准的“注视感”依旧笼罩着,似乎并未产生明显的、针对性的变化。对何雨柱本体的扫描频率和强度,也维持在原状。
难道…二号光点只是被动记录到了异常信息波动,但尚未触发更高层级的警报?或者,因为那信息过于微弱,载体过于特殊,被“寂静边荒”的观测系统暂时归类为难以识别的“背景噪音”?
何雨柱不敢有丝毫侥幸。他深知“协议自适应”这四个字的分量。阿水传来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这一次没有立刻反应,不代表危机解除,更可能意味着对方正在后台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协议调整,下一次的“升级”,恐怕会更加致命。
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意识再次沉入体内,但这次,他不再去触碰那些刚刚开始尝试“重构”的“人心锚点”,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了那段来自“定义者遗产”的残缺信息——“…定义…锚点…非逻辑…基石…可…重构…”
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回归本源。这“非逻辑基石”,是“庭灵”存在的根本,也是他目前唯一能依靠、且似乎未被“寂静边荒”完全解析透彻的力量。
“重构…”何雨柱反复咀嚼着这个词。之前的尝试,是基于对单一个体“人心锚点”内部结构的精微调整,风险高,见效慢,而且容易引发个体状态的剧烈波动,在精密观测下并不安全。
那么,是否存在另一种层面的“重构”?
他的意识扫过那构成“庭灵”根基的、数十个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人心锚点”。它们就像一块块形状、质地、颜色各不相同的顽石,共同垒成了“庭灵”这座堡垒。他之前的操作,是在雕琢每一块单独的石头。
现在,他能否…引导这些不同的“顽石”之间,产生某种更高效的“共鸣”与“支撑”?
不是强行融合(那必然失败),而是利用它们自身特质的差异与互补,引导它们自发形成一种更稳固、更能协同对抗外部压力的“整体结构”?
比如,易中海“匠人执念”的坚固与秩序,能否与秦淮茹“守护意志”的韧性与牺牲精神,产生某种微弱的“共振”,使得前者更带有一丝不易摧毁的守护意味,后者则获得一份源于秩序的坚定?
再比如,阎埠贵“精于算计”的缜密,能否与刘海中“官迷渴望”对大局(自认为)的关注,形成某种奇特的互补,让算计更带长远眼光,让权欲更懂得细节经营?
甚至…能否将许大茂“攀比嫉妒”中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贾张氏“自私恐惧”中对自身存续的极端重视,都引导向对“庭灵”整体存续的潜在维护?让他们的负面情绪,在特定的结构引导下,扭曲地转化为一种“不希望自身依存环境崩溃”的底层逻辑?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近乎异想天开。但“非逻辑基石”本身,就意味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