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新闭上眼睛,不再去强行感知那遥远的求救信号,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体内,聚焦于那道灵魂裂痕,以及在其间流淌、冲突的两种力量。
他不再将它们视为纯粹的痛苦之源和毁灭之力,而是开始尝试去真正地“理解”它们。
他“看”着“观察影”的力量,那冰冷、精密、如同最复杂机械的数据流,它们扫描、记录、构建模型,追求着一种绝对的“秩序”与“可知”。它们侵蚀着他的隐私,却也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将他灵魂的结构、理念的耦合,无比清晰地映射出来。
他又“感受”着“虚无之影”的力量,那纯粹的、趋向终极“沉寂”与“无”的侵蚀。它们抹杀信息,瓦解结构,带来终结。但它们也并非完全的混乱,它们遵循着某种更底层的、关于“归无”的法则。
理解,是为了掌控。
何雨柱开始进行更细微的尝试。他不再试图粗暴地引导两股力量对撞,而是像一个初学者在学习操纵两种性质截然相反、却又相互关联的精密仪器。
他尝试着,当“观察影”的数据流扫描过灵魂中某些相对稳固、并非核心的区域时,微微“收紧”裂痕,减少“虚无”气息的逸散,让扫描进行得更“顺畅”一些,仿佛在配合观察。
反过来,当“虚无之影”的侵蚀试图触及他意识核心或者与“混沌原点”连接的关键节点时,他则小心翼翼地引导一丝“观察影”的防御性算力,如同设置一道微小的防火墙,进行精准的拦截。
这个过程,比他之前引导冲突更加艰难,对精神力的消耗也更大。他的额头青筋暴起,汗水如同小溪般流淌,身体因为极度的专注和精神负荷而微微颤抖。
何雨水紧张地守在一旁,时间之力不敢有丝毫松懈,随时准备稳定他可能出现的意识震荡。薇奥菈则全神贯注地感知着周围能量场和概念场的变化,为他的尝试提供外部参考。陆研究员的光屏上,则实时显示着何雨柱灵魂波动的细微变化,试图建立数据模型,找出最优的引导模式。
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
时间在极度专注与痛苦煎熬中缓缓流逝。窗外,四合院上空那扭曲的光影,随着何雨柱的尝试,也开始出现一些更加微妙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明暗交替,有时会出现短暂而稳定的微光期,有时则会出现范围极小但异常深邃的黑暗斑点,仿佛是何雨柱练习操控时,力量局部收束或倾斜造成的“涟漪”。
渐渐地,何雨柱找到了一丝感觉。
他对灵魂裂痕的“开合”,对两种力量“流量”的调控,开始有了些许心得。虽然远谈不上娴熟,更别提精细操控去攻击“观察影”的特定数据库区域,但他至少初步证明了,在这种极端状态下,他并非完全无能为力,他依然可以拥有一定的“主动性”。
就在他完成一次相对成功的、对自身核心区域的局部防御,精神略微放松的刹那——
异变再生!
并非来自“观察影”的数据库,而是源自他自身,源自那与“寂灭碎片”紧密连接的灵魂深处!
或许是因为他刚才一系列高度专注、试图“理解”和“掌控”两种高位格力量的尝试,触动了他自身某种深藏的潜能;或许是因为那“定义者”文明的求救信号,激活了他血脉中沉睡的某种印记。
一道微弱,却纯粹、古老、带着某种“确定无疑”意味的光芒,突然自他灵魂核心的“混沌原点”中渗透出来!
那光芒并不耀眼,甚至有些黯淡,但它出现的瞬间,无论是“观察影”冰冷的数据流,还是“虚无之影”沉寂的侵蚀力,都在其照耀范围内,出现了一瞬间极其短暂的……凝滞!
仿佛这两种可怕的力量,在这道微弱的光芒面前,都被暂时地“定义”为了某种相对稳定、可控的状态!
这道光,与那“定义者”文明印记的气息,同源而出!但更加内敛,更加贴近何雨柱自身的本质!
是独属于他何雨柱的——“定义”之光!
就在何雨柱初步学会在灵魂裂痕的煎熬中维持平衡,并尝试理解与掌控双影之力时,因血脉共鸣与极致专注的触动,一道微弱却纯粹的、独属于他自身的 “定义”之光,竟意外地从他灵魂核心的“混沌原点”中诞生!这光芒照耀之处,连“观察影”与“虚无之影”的力量都出现了短暂的凝滞!这突如其来的转机,是否意味着他找到了修复灵魂、甚至反制双影的真正希望?这道初生的“定义”之光,又将如何影响那来自静寂边狱的求救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