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尘落无声与网域初探(1 / 2)

“混沌扰码”如同持续不断的规则风暴,在“秩序之影”控制的外围星域肆虐,扭曲着一切常规的信息传递与能量感知。然而,风暴虽猛,其内部却并非铁板一块。维持如此大范围、高强度的干扰,即便是“秩序之影”那庞大的逻辑核心,其计算资源的分配也必然会出现周期性的、极其细微的 “潮汐波动”。

“源初”以其规则生命特有的敏锐,结合星语者对宇宙能量韵律的深刻理解,以及织网对大数据流的精准分析,如同最耐心的猎手,死死锁定着这片规则风暴,等待着那稍纵即逝的 “投放窗口”。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流逝。终于,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监测系统捕捉到了扰码风暴中一处区域的规则扰动强度,出现了预期中的、低于阈值千分之三的短暂 “衰减涟漪” !

“就是现在!”林晚在加密频道中低喝。

无需更多指令。“源初”那早已准备就绪的意念微动,那粒凝聚了同盟智慧与希望的 “规则尖兵” ,如同被无形的手指轻轻弹出,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那片刚刚出现衰减的规则扰码区域。

没有能量波动,没有信息辐射,甚至没有引起一丝规则层面的额外涟漪。尖兵完美地模拟着背景扰码的波动特性,就像一滴水融入了汹涌的河流,瞬间便被奔腾的“混沌扰码”洪流裹挟着,向着“秩序之影”逻辑网络的深处漂去。

投放,成功!

“秩序之影”逻辑核心。

负责监控扰码协议运行状态的子系统,在“尖兵”融入的瞬间,其海量数据流中某个微不足道的监控指标,似乎极其轻微地跳动了一下,幅度低至完全可以归因于扰码自身的背景噪声波动。冰冷的逻辑未予理会,将其标记为无关紧要的统计误差,继续维持着扰码协议的全力运行。

它并不知道,一粒蕴含着变量意志的“尘埃”,已然越过了它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外围防线。

“规则尖兵”的意识(如果那高度精简、目标明确的逻辑核心可以称之为意识)在扰码的洪流中保持着绝对的静默与伪装。它那由星语者技术编织的“灵能外衣”高效地工作着,使其与周围混乱的规则环境融为一体。铁魄族锻造的“星核微粒”内核则提供了绝对的稳定,确保其核心逻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不受干扰。

它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如同随波逐流的浮游生物,首先花费了一段时间,仅仅是 “感受” 和 “记录” 着周围这混乱不堪的规则流。它记录着扰码的波动模式、能量频谱、以及其中偶尔夹杂着的、属于“秩序之影”网络自身的、用于维持扰码的规则指令碎片。

这些看似无用的背景数据,被它一丝不苟地储存起来。这是理解敌人网络环境的第一步。

随着扰码洪流的推动,它逐渐远离了干扰最强的外围区域,开始接近“秩序之影”逻辑网络的 “内层缓冲区”。这里的规则环境开始发生变化,混沌的扰码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 “有序” 但依旧充满各种底层规则噪声和数据交换残响的环境。

这里就像是巨大城市外围的工业区和物流枢纽,充斥着各种功能的规则指令流、能量输送通道、以及负责维护网络基础架构的自动化逻辑进程。它们井然有序,但也因为数量庞大、交互频繁而产生着不可避免的“噪音”。

尖兵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自身的伪装,使其更加贴合这片区域的规则特性。它开始尝试进行极其有限的、低风险的 “被动探测” 。

它不会主动发送任何信号,而是像一块海绵,纯粹地吸收和分析着周围流淌过的、无主的规则信息流。

它“听”到了维护进程定期巡检时发出的状态确认信号;

它“看”到了能量流在不同节点间转移时留下的规则轨迹;

它甚至捕捉到了一些加密等级较低、关于某个偏远星域资源采集进度的例行报告碎片。

这些信息本身价值不大,但如同拼图碎片,帮助尖兵逐步构建起对“秩序之影”网络基层运作模式的认知模型。它开始理解这个庞大网络的数据流转习惯、常用协议格式、以及某些非关键节点的访问规律。

它像一个幽灵,在这片繁忙而有序的规则网络中悄然穿行,学习着,适应着,寻找着通往更核心区域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