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以退为进(2 / 2)

李甫府中,得知消息的周勉等人先是狐疑。

“病?偏偏在这个时候病?霍凛那厮身体强健如牛,怎会如此轻易病倒,莫不是装的。”周勉捻着胡须,眼中满是怀疑。

王琛则因漕粮案焦头烂额,恨恨道:“管他是真病假病,他躲起来也好,正好给我们时间收拾残局,等漕粮案风波过去,再收拾他不迟。”

李甫坐在阴影里,枯瘦的手指敲着桌面,眼神阴鸷:“真病也好,假病也罢。他此刻缩回壳里,反倒是以静制动。

我们若再紧逼,倒显得我们不容人,陛下也会更加疑心。暂且由他去吧。让我们的人,都收敛些,静观其变。”

果然,随着霍凛的“病倒”,朝堂上针对他的明枪暗箭骤然减少了许多。

一方面,目标“消失”了,攻击失去了着力点。

另一方面,皇帝那微妙的态度和李甫一党的暂时收敛,也让那些跟风者不敢再轻易跳出来。

这为霍凛和永宁赢得了极其宝贵的喘息和布局的时间。

王府之内,看似一片病气沉沉,实则暗流涌动。

霍凛的“病榻”,成了最好的掩护。

他白日里大多时间躺在内室,看似昏睡,实则大脑在飞速运转,与悄然潜入的赵振等人密议。

“王爷,‘灰隼’传来消息,北狄那边,左谷蠡王似乎与王庭其他贵族起了争执,对是否继续南下产生了分歧。

那个与‘商队’接触的谋士,近来活动频繁,似乎在极力游说。”

“好,让他们继续盯紧,最好能拿到他们与大梁内部某人联络的确切证据。”

“另外,我们按您吩咐,暗中接触了几位因漕粮案对王琛不满的仓场官吏,他们愿意提供一些王琛侄子及其党羽在其他漕运线上贪墨的证据。”

“收集起来,整理成册,时机一到,便是雷霆一击。”

而永宁,则利用“王妃忧心夫君病情”这个合情合理的身份,更加频繁地出入宫廷,向太后请安,与一些关系较好的宗室女眷往来。

她不再谈论朝政,只忧心霍凛的病情,偶尔提及边关将士不易,言语间充满了一个妻子和公主的柔弱与忧国,进一步博取着太后和部分宗室的同情与支持。

同时,她也通过这些渠道,悄无声息地收集着宫内的各种信息。

在这段“隐忍”的日子里,他们如同蛰伏的猎豹,收敛起所有的爪牙,暗中却磨砺得更加锋利。

他们梳理着各方送来的线索,完善着反击的计划,等待着那个最适合发出致命一击的时机。

霍凛的“病”,成了他最好的保护色,也成了麻痹政敌的烟雾弹。

李甫等人见霍凛许久没有动静,府内也终日药气弥漫,渐渐也放松了警惕,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平息漕粮案和内部整顿上。

他们不知道的是,那看似虚弱的病虎,正在暗处,睁着冰冷的眼眸,等待着猎物露出破绽的瞬间。

以退为进,暂隐锋芒。

这并非退缩,而是为了积蓄力量,为了在下一场风暴来临之时,能够更加彻底地,将敌人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