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不断的阴招暗算,如同附骨之疽,让镇北侯府笼罩在沉重的压力之下。
永宁深知,一味被动防御绝非长久之计,只会让暗处的敌人愈发猖獗。
必须设法破局,至少要斩断伸向侯府最直接的那几只黑手。她沉下心来,将近日发生的诸事细细梳理,试图从中找出蛛丝马迹,以及可供利用的破绽。
首先是那几位拿着陈年旧契上门逼债的商户。
霍忠暗中调查的结果很快呈上:这几家商铺背后,果然与户部一位姓王的郎中往来密切,而这位王郎中,正是李甫的得意门生兼心腹。契据本身年代久远,真伪难辨,硬碰硬地对簿公堂,即便请来最好的状师,也难免陷入旷日持久的扯皮,正中对方下怀。
永宁指尖轻叩桌面,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慧黠的光芒。
她吩咐霍忠:“忠伯,你去悄悄散出消息,就说侯府近日清理旧物,发现了一些老侯爷留下的书信手札,其中似乎提及当年与西市几位掌柜的银钱往来,数目与如今这契据上所载颇有出入,夫人正命人仔细核对,不日便将禀明顺天府,请官府介入勘查真伪。”
此乃虚张声势之计。老侯爷是否真有此类手札留下,永宁并不确定,但这消息一旦传出,做贼心虚者必然忐忑。更重要的是,将“官府介入”的信息抛出去。
果然,消息散出后不过两日,那几位商户的态度便悄然发生了变化。
再次登门时,虽仍坚持契据有效,但语气已不似先前强硬,甚至透露出“若能尽快结算,利息或可商量”的意向。
永宁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淡然,只推说核对需要时间,再次将对方打发走。她并不急于解决,她要让这条线再绷紧一些,看看能否钓出更大的鱼。
与此同时,针对夜间潜入之事,永宁采取了外松内紧的策略。
明面上,府中护卫的巡逻似乎恢复了常态,不再如临大敌。
暗地里,她却授意霍忠,挑选了几名绝对忠诚且身手矫健的原霍家军老兵,组成一支精干的暗哨队伍,由他们自行拟定计划,在府外关键地段布控,不仅防守,更要主动出击,追踪那些形迹可疑之人。
这一招很快见效。
一名暗哨成功跟踪到了一个曾在侯府外围窥探的闲汉,发现其最终进入了城西一间不起眼的赌坊。
顺藤摸瓜,霍忠动用旧日关系,查明这间赌坊的实际控制人,竟与京中一个颇有势力的帮派有关,而该帮派头目,据说与李甫府上的管家沾亲带故。
线索似乎隐隐指向了李甫,但仍缺乏直接证据。
永宁并不气馁,她让霍忠将这条线索死死按住,秘而不宣,如同猎人布下陷阱,耐心等待最佳时机。
真正的转机,来自一次看似偶然的“闺阁”交往。
永宁虽称病婉拒了李小姐的拜访,却并未完全断绝与外界女眷的往来。在一次康郡王府举办的赏梅小聚上,她“偶遇”了那位曾对她透露过消息的郡主。
两人借赏花之名,走到一处僻静暖阁。
郡主低声道:“永宁姐姐,你近日可要小心些。我听闻……李府那位,最近似乎颇有些焦头烂额。”
永宁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哦?李尚书位高权重,何事能让他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