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 第203章 经济崩溃,葫芦再掏钱袋子

第203章 经济崩溃,葫芦再掏钱袋子(1 / 1)

伪军的倒戈如同抽走了烛龙组织赖以支撑的一条重要腿脚,但真正让这头困兽感到窒息与剧痛的,是紧随其后发生的、席卷其控制区域的经济崩溃。战争本就是吞噬资源的巨兽,而当维系资源分配的核心力量——无论是武力威慑还是信用体系——开始瓦解时,经济的堤坝便会以惊人的速度垮塌。

烛龙组织,这个隐藏在日军军事占领背后的阴影巨头,其运作离不开庞大的资金与物资支持。他们通过控制关键港口、垄断特定贸易(如橡胶、锡矿)、发行强制流通的“军票”和“合作券”,以及赤裸裸的掠夺,构建了一个服务于其战争机器与邪恶实验的经济网络。然而,这个网络是建立在沙丘之上的。

崩溃的序幕,从“信用”的破产开始。

最先失去价值的,是烛龙组织强制推行、用以盘剥当地资源的“合作券”。随着伪军倒戈、抵抗力量活跃的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发行这些废纸的幕后黑手已经自身难保。市场开始自发地拒绝接受“合作券”,商人们宁可以物易物,也不再相信那张印着烛龙徽记的花纸头能换来任何实实在在的东西。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持有大量“合作券”的、与烛龙合作密切的买办和投机商们试图疯狂抛售,换取硬通货(如银元、黄金)或实物,但这只会进一步加速其贬值。一夜之间,无数依靠烛龙体系发财的“合作者”发现自己积攒的财富化为乌有,从锦衣玉食跌入赤贫深渊。

紧接着,是物资的断流与价格的飞涨。

烛龙控制下的运输线路,因抵抗组织的袭击、伪军的反水以及盟军日益紧密的封锁而变得千疮百孔。原本从各地掠夺、汇集到几个中心仓库的粮食、布匹、药品等基本生活物资,运输量锐减。而在其尚能控制的区域,烛龙余孽为了维持最后的挣扎和搜刮财富,变本加厉地征收“特别税”,强征所剩无几的物资,导致市面上的商品奇缺。

物以稀为贵。黑市猖獗,米价、盐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普通民众,无论是华侨还是本地居民,都陷入了极度的困顿。一只鸡可能换不来一升米,一枚祖传的金戒指或许只能换来几片发霉的饼干。饥饿和疾病开始在城市和乡村的角落里无声地蔓延。

然而,就在这片经济废墟之上,一场更加诡异、更令烛龙余孽抓狂的“金融风暴”,在几只不起眼的葫芦的“恶作剧”下,悄然上演。

在某个已被抵抗组织秘密接管、但表面上仍由烛龙残余势力控制的边境小镇银行金库里,堆积着大量烛龙组织还没来得及转移的、用于收买地方势力和采购违禁物资的金银、珠宝以及他们自己印制的、尚未发行的新一批“合作券”。

夜深人静,看守的烛龙死忠正在打盹。金库角落,几只混在装财宝的木箱之间、表面裂纹愈发明显的干枯葫芦,再次亮起了那顽皮而混沌的灵光。

第一只葫芦,对准了那堆成小山般的、即将发行的新“合作券”。它微微震动,一股无形的波动扫过,券面上那些复杂精密的防伪图案和编码,开始如同被水浸湿的墨迹般,缓慢而诡异地……融化、变形!原本威严的烛龙徽记,扭曲成了一个滑稽的鬼脸;严肃的发行文字,变成了无人能懂的、如同孩童涂鸦般的符号;而那一长串唯一的编码,则变成了一连串毫无意义的、重复的“哈哈哈”字样!

第二天,当烛龙负责金融的官员打开金库,准备提取这批新钞用于一项紧急采购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堆如同废纸般的、印满鬼脸和“哈哈”的滑稽钞票。他当场差点晕厥,试图找出原因,却一无所获,只能归结为“印刷错误”或“超自然现象”,但无论是哪种,这批承载着他们最后经济希望的钞票,彻底报废了。

第二只葫芦,则将目标对准了那些黄澄澄的金条和白花花的银元。它散发出的波动更为精妙,并非改变其形态,而是暂时“混淆”了其价值属性。在它的影响范围内,黄金摸上去感觉如同粗糙的铁块,白银则带着一股烂鱼般的腥臭味。更诡异的是,当有人试图用这些金银去交易时,会在潜意识里产生强烈的排斥和不安,觉得这些“东西”毫无价值,甚至沾染着不祥。

结果就是,当烛龙余孽试图用库里的真金白银去黑市购买急需的药品和汽油时,那些见钱眼开的黑市商人,在接触到这些金银的瞬间,都莫名其妙地感到一阵恶心和抵触,纷纷拒绝交易,哪怕烛龙的人把价格压得极低。真金白银,竟然……花不出去了!

第三只葫芦,玩得更大。它瞄准的是烛龙组织内部尚在运行的、记录着各地资产、秘密账户和债务关系的几本核心账簿(这些账簿因担心电子记录被破译,仍采用最传统的纸质方式)。葫芦的灵光扫过,账簿上的数字开始跳舞,借贷关系彻底颠倒,资产记录变得混乱不堪。原本欠烛龙巨款的地方势力,在账簿上突然变成了债主;而烛龙秘密存放在中立国银行的巨额资金,记录却显示已被“神秘提取”……

这场由葫芦主导的、针对烛龙钱袋子的“恶作剧”,效果是毁灭性的。

新钞变废纸,硬通货失灵,账簿混乱……烛龙残存的经济体系遭到了从货币到信用、从账面到实物的全方位、无差别打击。他们无法有效采购物资,无法支付残余人员的薪饷,无法维系情报网络的运转,甚至连内部的经济秩序都陷入了一片混沌。

负责后勤和财务的烛龙头目们焦头烂额,互相指责,内部矛盾激化。一些原本还指望靠着烛龙积累的财富东山再起或远走高飞的中层头目,发现自己的“钱袋子”要么空了,要么变成了一堆笑话,顿时陷入绝望,也开始萌生去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维持一个组织运转的血液(资金)凝固、逆流甚至变成毒药时,这个组织距离彻底的瓦解,也就不远了。

葫芦们,这些曾经传递希望的信使,在完成了最后的、戏谑而致命的“掏钱袋子”恶作剧后,终于耗尽了所有灵光,彻底化为了灰烬。但它们临消失前留下的这场金融乱局,却比任何刀剑都更有效地,从内部掏空了烛龙这头困兽最后的气力与幻想。

钱袋子破了,猢狲们不仅散去,连回头啃食树干的欲望,都因为找不到任何“油水”而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