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民间场 > 第一百五十一话 :阿翎回归

第一百五十一话 :阿翎回归(1 / 2)

上阙:琴音引故人

时值初冬,第一场雪悄然而至。宁瑜独行在官道上,雪花沾湿了他的衣襟。自与阿翎分别,已过三载春秋。这些年来,他走过大江南北,见过无数奇人异事,却总觉得身边空落落的,少了那个灵动的身影。

这日傍晚,他行至徽州地界,远远望见山坳里有个村落,便决定前去借宿。才走近村口,就听见一阵清越的琴声从村中传来。那琴声空灵澄澈,竟让漫天飞雪都为之一缓。

宁瑜循声而去,见村头古松下坐着个白衣少女正在抚琴。少女约莫二八年华,眉目如画,指尖在琴弦上轻拢慢捻,奏的是一曲《梅花三弄》。更奇的是,琴声过处,枝头积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竟在半空中化作片片梅花,久久不坠。

以音化形,这是...宁瑜心中一动,缓步上前。

那少女似有所觉,琴声戛然而止。她抬起头来,露出一张清丽绝俗的面容。四目相对的刹那,宁瑜只觉得心头一震——这少女的眉眼,竟与阿翎有七分相似!

公子也是懂琴之人?少女浅浅一笑,声音如清泉击石。

宁瑜还礼道:略知一二。姑娘方才所奏,可是失传已久的雪梅引

少女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公子好耳力。这曲子是家母所传,说是祖上一位精通音律的先人所创。

正说话间,村中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但见几个村民慌慌张张地跑来:白姑娘,不好了!后山...后山又出事了!

被称作白姑娘的少女立即起身:可是那琴妖又作祟了?

比那更糟!一个老汉气喘吁吁地说,今早李家的娃儿去后山砍柴,到现在还没回来!有人听见山里有琴声,还有...还有狼嚎!

宁瑜闻言,对白姑娘道:若不嫌弃,在下愿助一臂之力。

白姑娘打量他片刻,点头道:看公子非常人,那就劳烦了。

众人举着火把来到后山。但见山路险峻,林深叶茂,积雪覆盖的山路上果然有几行狼爪印,其间还夹杂着孩童的脚印。

白姑娘取出古琴,盘膝坐在雪地上,轻抚琴弦。琴声悠扬,如涟漪般向山林深处扩散。忽然,东北方向传来一声狼嚎,与琴声相应和。

在那边!白姑娘收起琴,率先向声音来处奔去。

宁瑜紧随其后,心中暗自称奇:这少女不仅琴艺高超,似乎还能与百兽沟通,这等天赋,与当年的阿翎何其相似!

众人深入山林约莫一炷香工夫,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空地。空地上,一个七八岁的男童蜷缩在树下,周围竟围着十余头野狼。更诡异的是,狼群并不攻击,反而随着空中飘荡的琴声轻轻摆动身体。

是摄魂曲!白姑娘脸色一变,有人用琴音控制了狼群!

她正要抚琴破解,宁瑜却按住她的手:且慢。这琴声中有古怪。

宁瑜凝神细听,发现那琴声虽然能迷惑狼群,却并无杀气,反而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哀伤。他循着琴声望去,见不远处的一块山岩上,坐着一个模糊的白影,正在抚弄一张焦尾琴。

阁下何人,为何掳掠孩童?宁瑜朗声问道。

那白影抬起头来,月光下露出一张清秀却苍白的脸:这孩童擅闯禁地,扰人清修,略施惩戒罢了。

他的声音空灵缥缈,不似活人。宁瑜定睛一看,发现这白衣人周身灵气流转,竟是精魂之体!

白姑娘也看出了端倪,惊道:你...你是琴魂?

白衣人微微一笑:小丫头眼力不错。我乃前朝琴师白乐天的残魂,在此守护一件重要物事。

白乐天?宁姑娘失声叫道,可是作《琵琶行》的白乐天?

正是。琴魂轻抚琴弦,看来你听说过我的故事。

宁瑜上前一步:不知先生在此守护何物?又与这孩童何干?

琴魂长叹一声:此事说来话长。三百年前,我在此地偶得一段奇缘,与一位鹤仙子相知相惜。可惜人仙殊途,终难相守。临别时,她留给我一根鹤羽,说是他日若有缘,可凭此物相见。

他指了指身后的山洞:那根鹤羽就藏在此洞中。这些年来,我以琴声设下结界,不让外人靠近。今日这孩童误入结界,我只好召来狼群暂困住他。

宁瑜心中巨震:鹤仙子?莫非...

就在这时,天际突然传来一声清越的鹤唳。众人抬头望去,但见夜空中一只白鹤翩然而至,鹤背上坐着个青衣少女,不是阿翎又是谁!

中阙:鹤羽寄相思

三年不见,阿翎出落得越发清丽脱俗。她从鹤背跃下,目光先是在宁瑜脸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随即转向琴魂。

白先生,别来无恙。阿翎盈盈一礼。

琴魂见到阿翎,又惊又喜:你是...当年那位鹤仙子的后人?

阿翎点头:家母临终前,特命我前来取回鹤羽。她说,这段缘分该了结了。

琴魂闻言,神色黯然:三百年了,她终究还是不愿见我一面么?

阿翎轻叹:家母说,人仙殊途,强求无益。她希望先生放下执念,早入轮回。

宁瑜在一旁静静听着,心中百感交集。原来阿翎离开的这三年,是去完成母亲的遗命。看她如今的气度,显然已经完全觉醒了灵鹤一族的天赋。

琴魂沉默良久,忽然抚琴而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唱的正是《琵琶行》中的片段。

琴声凄婉,歌声悲凉,连周围的狼群都俯首低鸣。白姑娘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

阿翎却道:先生何必执着于往事?放下,才是解脱。

琴魂止住琴声,苦笑道:小仙子说得轻松。若是让你与心上人分离三百年,你可能放下?

他这话一出,阿翎和宁瑜都是一怔,不约而同地看向对方,又迅速移开目光。

白姑娘忽然道:白先生,晚辈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琴魂看向她:但说无妨。

先生可知道,为何这三百年来您始终不能与鹤仙子相见?白姑娘道,不是因为人仙殊途,而是因为先生始终困在过去的执念里。琴道贵在通透,心若有滞,如何能超脱?

她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连宁瑜都为之动容。

琴魂默然良久,忽然哈哈大笑:好一个心若有滞,如何能超脱!枉我抚琴三百年,竟不如一个小丫头看得通透!

笑罢,他对阿翎道:小仙子,请随我来取鹤羽吧。

阿翎看了宁瑜一眼,轻声道:宁哥哥,你也一起来吧。

三人走进山洞,但见洞中陈设简朴,只有一床、一琴、一桌。琴魂从枕下取出一个玉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根洁白如雪的鹤羽,散发着淡淡的光华。

这就是当年鹤仙子留下的信物。琴魂将玉盒递给阿翎,神色释然,物归原主,我也该放下执念,重入轮回了。

阿翎接过玉盒,忽然道:白先生可知,家母临终前还留下一句话?

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