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玉灵的指引下,宁瑜运转体内生生不息的先天乙木青气,混合自身纯阳法力,化作一道充满生机与净化之力的清流,缓缓注入玉雕之中。
青气所过之处,那些如同血管般的黑色纹路发出“滋滋”的声响,冒起缕缕黑烟,迅速消退。玉雕本身温润的光华逐渐恢复,那中正平和的玉灵之气愈发强盛。
下阙:玉德重光
就在宁瑜为守玉灵驱除咒力的关键时刻,一股阴冷邪戾的气息猛然从玉德府主殿方向爆发,如同潮水般向枯井这边涌来!
“何方鼠辈,敢动我禁制!”一声厉喝传来,伴随着数道迅疾的破空之声!
宁瑜心知已被发现,但他此刻不能中断,否则守玉灵将受反噬,前功尽弃。他心念一动,袖中飞出数道金光符箓,化作层层叠叠的金色光罩,将枯井入口牢牢封住!
“轰轰轰!” 邪戾的气息撞击在光罩之上,发出沉闷的巨响,光罩涟漪阵阵,却岿然不动。
来者正是邑守公孙冶,他身着官袍,面容阴鸷,眼中闪烁着与那血饕玉如出一辙的贪婪红光。他身旁,站着一位手持白骨幡、浑身笼罩在黑袍中的邪修,正是当年助他取出血饕玉之人。
“给我破开!”公孙冶怒吼,自身竟也催动起一股不弱的、却带着血饕玉邪气的法力,与那邪修一同攻击光罩。
井底,宁瑜加速催动青气,守玉灵身上的黑色纹路已祛除大半,其气息恢复了七八成。
“道友,可以了!老朽已能自行运转,沟通地脉!”守玉灵传音道,声音恢复了洪亮。
宁瑜闻言,立刻收功,身形一闪,已冲出枯井,立于庭院之中,与公孙冶和那邪修对峙。
“是你这外乡人!”公孙冶看清宁瑜面貌,又惊又怒,“坏我好事,今日定叫你形神俱灭!”
那邪修不言不语,只是挥动白骨幡,顿时阴风怒号,无数狰狞鬼影自幡中涌出,张牙舞爪地扑向宁瑜,口中发出摄魂魔音。
“邪魔外道,也敢放肆!”宁瑜并指如剑,凌空书写一个巨大的“雷”字真言!霎时间,庭院上空电蛇乱舞,至阳至刚的雷霆之力轰然落下,精准地劈向那些鬼影!
至阳克至阴!鬼影在雷霆中发出凄厉惨叫,瞬间灰飞烟灭!那邪修手中的白骨幡也“咔嚓”一声,出现道道裂痕,灵光黯淡。
邪修闷哼一声,显然受了反噬。
公孙冶见状,又惊又惧,猛地从怀中掏出一物,正是那方“血饕玉”!此刻近距离观看,那玉通体血红,内里仿佛有血液在流动,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血腥气和强大的精神蛊惑之力。
“灵玉助我!”公孙冶将血饕玉高高举起,自身精血不要钱似的涌入玉中。血饕玉红光大盛,一股更加恐怖、充满了无尽贪婪与吞噬之意的邪力爆发开来,化作一只巨大的血色手掌,向宁瑜抓来!那手掌尚未临体,宁瑜便觉自身气血与神魂都隐隐有离体而出之感!
与此同时,整个玉德府的地基开始震动,那被镇压的守玉灵,终于彻底摆脱束缚,沟通了深藏地底的玉德大阵!
“玉德昭昭,正气长存!邪秽退散!”
守玉灵苍老而威严的声音响彻天地!一道纯净浩瀚、如同皎皎月华的玉白色光柱,自枯井中冲天而起,瞬间驱散了府中的阴邪之气!光柱扩散,化作一个巨大的、覆盖了整个琅玕邑的玉德结界!
结界之内,所有被血饕玉邪气影响的邑民,只觉脑中一清,那股莫名的贪婪与躁动如同潮水般退去,恢复了理智,茫然四顾。而他们身上佩戴的玉器,那层无形的尘垢也仿佛被洗涤,重新焕发出温润的光泽。
那血饕玉幻化的血色巨手,在玉德结界的照耀下,如同暴露在烈日下的冰雪,迅速消融缩水!其上的邪光也黯淡了大半!
“不——!”公孙冶发出不甘的咆哮,他感觉自身与血饕玉的联系正在被玉德大阵强行切断,那借来的力量飞速流失。
宁瑜抓住时机,身形如电,瞬间出现在公孙冶面前,一掌拍出,正中其胸口!这一掌并未取其性命,却震散了他一身被邪玉侵染的修为,更将他怀中那方血饕玉震飞出去!
血饕玉脱离掌控,发出一声尖锐的嗡鸣,竟欲自行飞遁!
“哪里走!”宁瑜早有准备,袖中飞出一道金光绳索,如同灵蛇般,将那血饕玉层层缠绕!绳索上刻满了镇邪符文,死死压制住玉中邪灵。
与此同时,守玉灵的身影自光柱中显现,虽仍是玉雕形态,却宝相庄严,他伸手一招,那被金光绳索捆住、兀自挣扎的血饕玉便飞到他面前。
“孽障!执迷不悟,今日便彻底净化了你!”守玉灵双手结印,引动整个玉德大阵的力量,化作一道纯粹到极致的玉白色火焰,将那血饕玉包裹其中!
“啊——!” 血饕玉中传出一声非人的凄厉惨嚎,其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那暴戾贪婪的邪灵在玉德净火的灼烧下,疯狂挣扎,却终究无力回天,最终发出一声不甘的哀鸣,彻底化为虚无。
邪灵既灭,血饕玉本身也褪尽了血色,还原为一块品相极佳、却再无灵性的普通白玉,“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那邪修见大势已去,转身欲逃。宁瑜屈指一弹,一道定身符后发先至,将其牢牢定在原地。
公孙冶修为被废,又失了依仗,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玉德结界缓缓收敛,融入地脉,持续滋养着这片土地。琅玕邑的天空,仿佛被水洗过一般,变得格外澄澈。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沉闷压抑之感,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玉石本身应有的清灵温润之气。
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感受着身心的变化,看着彼此身上焕发新光的玉饰,回想起这些年的浮躁与迷失,皆恍然顿悟,羞愧难当。
守玉灵的身影缓缓降落,对宁瑜深深一揖:“多谢道友,助琅玕邑拨乱反正,重光玉德!”
宁瑜还礼:“前辈坚守正道,令人敬佩。此乃琅玕邑气数未尽,亦是邑民心中善根未泯。”
守玉灵看向瘫软的公孙冶和那被定住的邪修,叹道:“此二人,当交由邑民公议处置。至于这琅玕邑的未来……”他目光扫过渐渐汇聚过来的、眼神恢复清明的百姓,“玉之德,在人心。望诸位日后,佩玉修德,莫再迷失于外物虚妄之中。”
邑民们闻言,纷纷躬身应诺。
宁瑜在琅玕邑又停留了数日,协助守玉灵稳定玉德大阵,并应其请求,为邑中孩童讲述了一些关于玉德与修身养性的道理。
临行前,守玉灵取出一枚小巧玲珑、洁白无瑕的玉环,赠予宁瑜:“道友,此乃老朽以自身玉魄余韵凝练的‘守心环’,虽无攻伐之能,但佩戴之,可守正心神,不为外邪所侵,聊表谢意。”
宁瑜接过玉环,只觉入手温润,一股中正平和之意直透心田,知是宝物,郑重收下:“多谢前辈。愿此地玉德永存,人心向善。”
离开琅玕邑时,回首望去,但见古城沐浴在温煦的阳光下,街巷间玉气氤氲,纯净祥和。宁瑜知道,这片土地上的玉魄,已然守正,而关于德行与物欲的思考,亦将伴随他未来的旅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真正的珍宝,从来不在身外,而在心中。
(第一百一十九话 《玉魄守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