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民间场 > 第五十七话:墨池惊龙

第五十七话:墨池惊龙(2 / 2)

墨龙的攻击再次出现了凝滞。那狂暴的龙怨之力,在那蕴含着天地至理与无限可能的画卷面前,似乎显得有些……渺小与狭隘。它那由浓墨构成的身躯,开始不稳定地波动起来,那积郁千年的愤怒,似乎在与一种更深层次的、对“正道”与“价值”的渴望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然而,千年执念,根深蒂固。那墨龙眼中挣扎之色愈浓,它既向往那画卷中的海阔天空,又无法轻易放下这千年囚禁带来的刻骨怨恨。两种意念在其体内疯狂冲突,使得那墨色龙影时而膨胀,时而收缩,气息极度紊乱,竟有崩溃之兆!

若其心神彻底崩溃,这千年龙气与怨念瞬间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宁瑜肩头的纸鹤,动了。它并未飞向那狂暴的墨龙,而是翩然落在了池畔那块刻着“墨池”的青石之上。然后,它低下头,用它那纤巧如玉的喙,蘸了蘸池中翻涌的、蕴含着龙气与文华的墨汁,随即振翅飞起,悬于半空。

灵犀珠,沟通万灵,妙笔生花!

在宁瑜与阿翎,乃至那躁动墨龙的注视下,纸鹤以喙为笔,以蕴含龙气文华的墨汁为墨,以虚空为纸,开始凌空描绘起来!

它画的,并非具体的物象,而是一种“意”——是水滴石穿的坚韧,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是春风化雨的温柔,是日月更迭的恒常!每一笔落下,虚空中便荡开一圈涟漪,那涟漪之中,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道韵。

这已非画技,而是以灵犀之道,直接描绘天地法则,阐述万物和谐共存的至理!

纸鹤的动作看似缓慢,却仿佛蕴含着时空的韵律。当它最后一笔点下——并非画龙之“睛”,而是点在了那虚空画卷的“中心”,那象征着“中正”、“和谐”、“枢纽”的一点时——

“嗡——!”

整幅虚空画卷大放光明!那光芒并非刺目,而是温润如水,瞬间笼罩了整个洗墨池,笼罩了那躁动的墨龙,也笼罩了池畔的宁瑜、阿翎与青石!

在这光芒的照耀下,那原本狂暴冲突的墨龙,其身躯不再扭曲,那浓墨般的色泽开始褪去,变得通透而深邃,如同最上等的墨玉。其眼中的愤怒与挣扎,如同被清水洗涤,渐渐化为清明、睿智,以及一丝新生的喜悦。

它不再挣扎,而是缓缓舒展着身躯,那墨色的龙影在光芒中开始蜕变,片片龙鳞变得清晰,闪烁着智慧的光泽。它仰首,发出了一声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龙吟——清越、悠长,充满了解脱与向往!

与此同时,池畔那块“墨池”青石,其上的金光不再是与龙影对抗的锁链,而是化作了无数金色的光点,如同受到吸引般,纷纷融入那蜕变中的龙影体内!这是千年文华的认可与加持!

墨龙的身影在光芒与文华的融入下,愈发凝实、神圣。它最后看了一眼宁瑜、阿翎与那悬空的纸鹤,眼中流露出感激之色,随即长吟一声,庞大的龙躯不再冲向天空,而是猛地调转方向,一头扎进了那看似普通的洗墨池中!

没有激起半点水花。龙影入池,池水瞬间恢复了平静,颜色也不再幽黑,而是变得清澈见底,唯有水底深处,似乎多了一道蜿蜒游动的、灵动的影子,散发出祥和而磅礴的灵韵。

那悬空的画卷与纸鹤洒下的光芒,也渐渐消散。

洗墨池,依旧是那个洗墨池。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此地已然不同。文华依旧,却少了一份压抑,多了一份灵动与生机。

下卷 文脉龙腾

翌日,岳麓书院仿佛迎来了新生。晨读的学子们发现,洗墨池的水变得格外清澈,池畔空气清新,令人神思敏捷。更有学子信誓旦旦地说,昨夜梦中见神龙入池,醒来后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

书院山长与诸位先生察觉异状,来到池边,感受着那平和而磅礴的灵韵,皆是面露惊容,继而化为欣慰。他们虽不知具体发生何事,却明白书院文脉经历了一场造化,愈发昌盛。

宁瑜与阿翎并未现身解释,悄然离开了书院。

洞庭湖上,烟波浩渺。

“墨池困龙,千年积怨。灵犀点睛,化戾为祥。龙归文脉,相得益彰。”阿翎望着书院方向,指尖气纹流淌着感悟。

“刚柔并济,方为至道。”宁瑜悠然道,“这墨池惊龙,看似冲突,实则是刚猛龙气与柔和文华寻求平衡的过程。龙因文华而蜕去暴戾,文脉因龙气而增添活力。这亦是为人处世之道,过刚则折,过柔则靡,唯有刚柔相济,方能行稳致远。岳麓书院经此一遭,文运当更加绵长。”

他肩头的纸鹤,在湖风中轻灵飞舞,翅尖似乎还残留着一丝墨香与龙气。经历此次以意作画、调和龙文,灵犀珠对于“力量”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领悟,已臻化境。

二人乘舟远去,身影融入水天一色。岳麓书院的故事仍在继续,那池中潜龙,将与千年文脉一同,守护这方水土,孕育一代代英才。

(第五十七话 《墨池惊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