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婚期(2 / 2)

自指婚圣旨颁下后,后续诸礼便紧锣密鼓地推进。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仪程前前后后历时一月有余,最后将大婚吉日定于九月初六。

而褚琛的婚期则定于八月十八,略早于褚琰。

适逢两位皇子同期大婚,诸事繁杂,礼部上下忙得脚不沾地。

祈安亦比往日忙碌许多。皇后特旨恩准,为她指派了宫中资深的教习嬷嬷,令她每日入宫习礼。

这看似寻常的安排,实则为她日后离府入宫提供了由头,既可暂避徐家耳目,又为日后听雨堂有消息传来时,提供了交接的机会。

祈安早年曾在听雨堂习过礼仪,本就有底子在,加上她天资聪颖,学来一点就通,不过数日便掌握了要领,每日的任务皆能早早完成。

今日也不例外,未至晌午,她就将嬷嬷新教的仪规学扎实了。

教习嬷嬷满面欣慰,连声夸赞:“姑娘当真悟性过人!老奴不过略加指点,姑娘就全领会了。”

祈安微微欠身,语声谦和:“全赖嬷嬷悉心教导,才能如此顺利,有劳嬷嬷费心了。”

“这哪算费心,本就是老奴分内之事。”嬷嬷含笑摆手,又道,“今日的课业已经完成,那便暂且至此,明日再授新仪。”

祈安刚要颔首应下,殿外忽传来一声清晰通传:

“肃王殿下到——!”

殿门便被人推开,褚琰身着常服,缓步走了进来。他身姿挺拔,墨发松松束着,眉宇间少了几分朝堂上的凌厉,多了些温和。

教习嬷嬷见状,忙福身行礼:“老奴参见殿下。”

祈安亦随之屈膝,轻声道:“参见殿下。”

褚琰目光扫过二人,抬手示意:“嬷嬷先退下吧。”

嬷嬷心领神会,恭敬应了声“是”,随后离开。

待殿门合上,祈安直起身,抬眸看向褚琰:“殿下今日怎会得空过来?”

要知道自上月中旬至今,褚琰就未有过半日清闲。北疆戎狄再起异动,这些日子军报不断,他整日奔波劳形,有时两人数日才能匆匆一见,而他眉宇间总凝着难以化开的倦色。

褚琰未答她话,只迈步上前,将人紧紧拥入怀中。

这突如其来的拥抱让祈安微怔,她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就听见褚琰的声音贴着她的耳畔传来,带着一丝压抑的沉重:“庭息战事不利,北疆已连失两座城池。”

祈安闻言并未太过意外——此前褚琰便与她提过,此次朝廷派往北疆的,是新被提拔的翰林文员。

秦家秦阆手握重兵,而皇帝素来多疑,时日越久,便越担心他拥兵自重。

可秦家终究是助他登基的功臣,他既想留下贤君美名,又怕落得“卸磨杀驴”的讥名,不好明着对秦家动手,便暗里行“压武抬文”之策,想借此削弱武将势力。

为此,他不仅在科举中拔擢知兵文的文人,更在翰林院里专门培养了一批人——这些人熟读兵书、精研兵法,论理论头头是道,却从未有过实战经验。

此番戎狄来犯,恰成了皇帝予他们“实战练兵”之机。纵然褚琰常年与戎狄交锋,深知戎狄习性战法,皇帝也没遣他出征。

如此安排,也是存心打压。毕竟褚琰是亲生皇子,比起外姓秦家,总归更易掌控。

只是那掺杂着私心的安排,结果却是不尽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