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金莲心曲(2 / 2)

那几个泼皮一见陈敬济,如同老鼠见了猫,先前的气焰顿时消失无踪,点头哈腰地赔笑:

“原来是陈大官人!小的们有眼无珠,冲撞了…冲撞了贵相识,这就滚,这就滚!”

说罢,竟一溜烟地跑得无影无踪。

陈敬济这才走到金莲面前,脸上换上一副温文尔雅、关切备至的神情,拱手道:

“这位娘子受惊了。在下陈敬济,路经此地,见歹人无礼,特来相助。娘子无恙否?”

金莲惊魂甫定,看着眼前这位锦衣华服、出手解围的年轻公子。

再对比家中那矮小猥琐的武大,心中顿时生出无限感激与好感。

她连忙敛衽施礼,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与娇柔:“

多谢陈大官人救命之恩!若非官人及时出现,奴家…奴家真不知如何是好…”

说话间,眼波流转,偷偷打量着陈敬济。

见他仪表不俗,态度温和,一颗心不由得怦怦乱跳,脸颊也飞起两抹红霞。

陈敬济将金莲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暗喜,面上却愈发谦和: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看娘子面善,可是住在附近?日后若再有不长眼的骚扰,可报我陈敬济的名号。”

他话语体贴,目光却在金莲窈窕的身段和娇媚的脸庞上悄悄打了个转。

“奴家…奴家就在前边县衙后街住。”金莲低声答道,声音细若蚊蝇,带着几分羞怯。

她久旷之心,骤然遇到这般年少多金又“英雄救美”的人物,那沉寂的春心,不由得荡漾开来。

陈敬济又温言安慰了几句,这才借口有事,带着仆从告辞离去。

临走时,那意味深长的眼神,更是让金莲站在原地,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她看着陈敬济远去的背影,再想想自家境况,只觉得方才那一刻,宛如灰暗生活中骤然照进的一缕华光。

虽短暂,却令人无限向往。

潘金莲心思恍惚地回到家中,武大尚未回来。

她坐在冷清的屋里,方才巷口那一幕不断在脑海中回放。

陈敬济那俊朗的面容、得体的谈吐、华贵的衣着,与武大的形象,形成了天地云泥般的对比。

“若是…若是能常伴这等人物身旁…”

一个大胆而危险的念头,如同藤蔓般在她心中悄然滋生、缠绕。

她对现状的不满,对富贵的渴望,以及对男女情爱的向往,在这一刻,被陈敬济巧妙地点燃了。

自那以后,陈敬济便似在她生活中留下了影子。

有时是骑马经过,颔首致意;

有时是她在门口晾衣,他恰好散步而来,搭讪几句无关痛痒的闲话,夸赞几句她的针线或是气色;

有时就像今日,只是在不远处出现,便能搅动她一池春水。

“他…他莫非是对我…”金莲抚着发烫的脸颊,一个大胆的念头,抑制不住地冒出来。

这念头让她既感到一丝羞耻,又夹杂着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期待。

与陈敬济相比,武大郎简直如同脚下的淤泥。

若能得此良人青睐,哪怕只是…只是暗中有些往来,也好过如今这般守着活寡,苦熬岁月。

她这里正胡思乱想,心旌摇曳,却不知巷口那边的陈敬济,心中亦是另一番算计。

陈敬济摇着扇子,眼角的余光扫过那扇紧闭的窗户,心中暗自得意。

那日巷中的“英雄救美”,自然是他精心安排的一出好戏。

花几钱银子,雇几个闲汉演场戏,对他这西门府的姑爷来说,易如反掌。

效果看来极好,这潘金莲果然如预料的那般,是个耐不住寂寞、慕恋富贵的。

“嘿,武大那三寸丁,如何守得住这等尤物?”陈敬济心下冷笑。

他如今虽靠着“刘仙师”的势,在西门府乃至清河县混得风生水起。

但终究是个“姑爷”,上头有吴月娘管着,府里还有那位深不可测的仙师,平日里难免有些憋闷。

这潘金莲的美貌与风情,他早有耳闻,如今近距离见得,更是心痒难耐。

若能将她勾搭上手,不仅可解寂寞,更能满足他一种畸形的征服感。

他深知此事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这潘金莲虽看似虚荣,但也不是全无脑子的蠢妇,需得慢慢撩拨,让她自己甘愿上钩。

今日他来此“偶遇”,便是要加深印象,让她习惯自己的存在。

“走吧。”陈敬济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对帮闲们招呼一声,故意提高些声调,让窗内的人能听见:

“去狮子楼看看新到的苏酒,晚些时候还要去给刘前辈回话,忙得很呐。”

他刻意点出“刘前辈”和自己的忙碌,既是显摆,也是暗示自己身份不凡,且并非无所事事的浪荡子。

说罢,他摇着扇子,施施然离去,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窗内的潘金莲,将陈敬济的话听在耳中,更是心潮澎湃。

“狮子楼”、“苏酒”、“给刘前辈回话”……这些词汇在她听来,都代表着那个她可望而不可即的富贵世界。

而陈敬济,正是那个世界的,中心人物之一。

他对自己的那点特殊关注,像是一根救命稻草,让她在绝望的生活中,看到了一丝虚幻的光亮。

她却不知,两人数日里,那些看似偶然的相逢与攀谈,都被远处茶摊里,两个佯装闲聊的西门府眼线,尽收眼底。

而陈敬济,回到西门府后,想着潘金莲那含羞带怯的模样,亦是志得意满。

他自觉手段高明,这朵野花,已是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