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寒门出身,却深得陛下信任的大学士,为人最是刚正,也最是务实。
他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陛下的决断。
张居正对着御座之上的天武大帝,躬身行礼。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张爱卿请讲。”
“陛下。”
张居正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方才定北王殿下与孔尚书之辩,老臣皆已听之。老臣以为,双方所言,皆有其理,却也都有失偏颇。”
他先是各打五十大板。
“孔尚书所言,经义乃国之根本,教化之源,此言不虚。我大夏若无圣人经典以为维系,则人心无所归,礼乐崩坏,与蛮夷何异?”
他这话,让孔文正等一众儒臣,面色稍缓,纷纷点头。
“但,”张居正看着殿上群臣,继续说道,
“定北王殿下所忧,亦是切中时弊。若我朝所取之士,皆是些只知空谈,不能实干之辈,长此以往,国库空虚,边防废弛,民生凋敝,则圣人大道,又将依附于何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老臣以为,经义与策论,并非水火不容。体用之争,也非此消彼长。”
他停顿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陛下何不……行一折中之策?”
“我等不必急于更改祖宗之法,也不必全盘否定殿下之良策。不如,便以三年为期,于下一科春闱之中,试行此法。”
“即,在传统的经义、诗赋考试之后,增设策论一场,作为附加。策论之成绩,不计入总分,仅作为参考,呈于陛下御览。”
“三年之后,我等再来看,这些‘策论’优异之士,其品行、其才能,究竟如何。届时,再议是否将策论正式纳入科举,或调整其比重,岂不更为稳妥?”
张居正这番话,既维护了传统经义的地位,给了孔文正等保守派一个台阶下;
又让萧济安的改革方案得以“试行”,给了他一个实现抱负的机会;
更是将最终的决定权,重新交回了皇帝的手中。
这才是真正的为臣之道!
御座之上,天武大帝看着下方这精彩至极的攻防转换,那双深邃的眸子里,笑意越来越浓。
他的目光,从脸色有些僵硬的司马懿身上扫过,又落到了那个一脸谦和的萧济安身上。
这个儿子,一次又一次地带给他惊喜。
他清了清嗓子,沉稳的声音,为这场持续了近两个时辰的廷议,画上了句号。
“张爱卿所言,乃是老成谋国之言,甚合朕心。”
天武大帝说完这句,端起御案上的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殿下百官,连呼吸都放轻了许多,都在等着他的下文。
他呷了一口茶,才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定北王所奏,亦不无道理。这样吧,此事暂且搁置。由翰林院牵头,会同六部,将定北王提出的方案,好生议一议,做出一份详尽的可行之策,日后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