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儿臣以为,五哥的改革方案,还不够彻底!”
司马懿仿佛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情绪中,他激动地向前又踏出一步,直视着龙椅上的天武大帝,高声道:
“故而,儿臣斗胆建议,不仅要在科举中增设‘策论’,更应该大刀阔斧,彻底改革!儿臣建议,大幅降低经义在乡试、会试中的比重!至于决定国家未来的殿试,更应该只考策论,不考经义!”
“唯有如此,方能彻底扭转我大夏士子重虚言、轻实务之风!方能让天下读书人明白,朝廷需要的是能治黄河、能算钱粮、能安万民的实干之才,而非只会引经据典、空谈大道的书生腐儒!”
司马懿此言一出,崇文殿内一片哗然。
数十名白发苍苍,平日里最重仪态的老臣,此刻竟是气得须发皆张,不顾君前失仪,纷纷指着司马懿怒骂起来。
“放肆!”
“一派胡言!黄口小儿,安敢在此狺狺狂吠!”
“竖子狂言!竟敢轻慢圣人经典!此乃数典忘祖,乱国之贼!”
礼部尚书孔文正,更是气得浑身发抖,他颤颤巍巍地从队列中走出,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他指着司马懿怒骂道:
“你……你这是要刨我大夏的根!挖我儒家的坟啊!圣人大道,乃我华夏传承千年之文脉,岂容你这等无知竖子,在此肆意践踏!”
如果说刚才萧济安的提议,还只是在儒家这座大厦的墙上开了个窗。
那么司马懿这番话,等同于要直接拆掉大厦的承重墙!
这一下,不光是太子一党的官员,就连那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甚至对萧济安的改革有些心动的文官们,也全都怒了!
在他们看来,这已经不是改革,而是对他们整个读书人阶层,对他们所信奉的道的公然挑衅和侮辱!
“六王爷!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废黜经义?此乃动摇国本之策!臣等,便是拼了这条性命,也绝不答应!”
“陛下!六王爷此言,乃是蛊惑圣听,大逆不道!请陛下降罪!以正国法!以安天下读书人之心!”
无数的指责和怒骂,瞬间将司马懿淹没。
司马懿站在那片唾骂声中,脊梁却挺得笔直,脸上甚至还带着几分“为国为民,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
在一片混乱中,他用眼角的余光飞快地瞥了一眼萧济安,那眼神像是在无声地对他说:五哥,你看,弟弟为你准备的这出戏,还精彩吗?
他这一招名为“偷梁换柱,引火烧身”。
他故意提出一个极端到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方案,再将这个方案与萧济安的改革捆绑在一起。
如此一来,所有文官的怒火自然会从他这个疯子的身上,转移到萧济安这个始作俑者的身上。
他成功地将一场关于科举改革的辩论,升级成了一场关于道统存废的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中,萧济安将成为所有儒家门徒的公敌!
果然,下一刻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萧济安。
“定北王殿下!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你唆使六王爷说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究竟意欲何为?!”
“你们兄弟二人,一唱一和是想将我大夏的文脉,彻底断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