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奉旨入宫(1 / 2)

夜,深得像化不开的浓墨。“济安堂”后院那扇薄薄的木门,如何能挡得住“圣旨”二字所蕴含的雷霆万钧之力?当那面白无须、声音尖利的宦官,拖着长长的尾音,将“征召入宫,为皇后娘娘诊病”的旨意宣读完时,整个小院的时间仿佛都凝固了。

空气死寂,只剩下火把燃烧时噼啪的爆响,以及几人粗重压抑的呼吸声。晚秋的寒意,此刻如同冰锥,刺入骨髓。

凌云高举过头顶的双手,微微有些颤抖,但最终还是稳稳地接住了那份沉甸甸的、明黄色的绢帛。那上面绣着的云龙纹饰,在跳跃的火光下,冰冷而威严,提醒着他手中所握,是何等份量的天命。

“草民凌云……接旨。谢陛下天恩!” 他的声音尽力保持平稳,但在这极致的寂静中,仍能听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这一刻,他不再是“济安堂”的凌郎中,而是被皇权钦点,即将踏入九重宫阙的“医士凌云”。

宣旨的宦官合上圣旨,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三人,最后目光落在凌云身上,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与不耐:“凌医士,皇命紧急,凤体违和,刻不容缓。即刻收拾随行之物,这就随咱家进宫吧,莫要让陛下久等。”

这话语,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只有不容置疑的命令。

“是,有劳公公稍候片刻。”凌云叩首应下,缓缓站起身。膝盖因久跪和紧张而有些发麻。他转过身,看向身后的李文轩和韩老倌。

李文轩脸色煞白,嘴唇不住地哆嗦,想要伸手扶住凌云,却又不敢在天使面前失仪,只能死死攥着自己的衣角,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他眼中充满了无法掩饰的惊惧和担忧。他深知此行福祸难料,甚至可说是凶多吉少。皇宫大内,那是天下最尊贵之地,也是天下最凶险的漩涡。治得好,或许是平步青云;可一旦有丝毫差池,那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仿佛已经看到好友身陷囹圄、甚至……他不敢再想下去。

韩老倌到底是经历过风浪的人,虽也面色凝重,但还强自镇定。他上前一步,想帮凌云拿点东西,却又不知该拿什么,只能搓着手,浑浊的老眼里满是忧虑,低声道:“先生……一切……小心啊!” 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这最简单、也最沉重的四个字。

凌云将二人的担忧尽收眼底,心中一股暖流与酸楚交织涌上。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此刻,他不能乱。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李文轩剧烈颤抖的肩膀,又对韩老倌点了点头,语气平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安抚力量:

“文轩,韩老,不必过于忧心。” 他目光扫过这间熟悉的、凝聚了他们无数心血的小小医馆,“我此去,是奉旨行医,尽医者本分。无论结果如何,问心无愧便是。”

他快速交代道:“医馆事宜,暂由文轩你全权主持。日常诊务,按既定章程办理,遇有疑难,可与韩老商议,谨慎处方。药柜的药材,韩老你熟悉,照常打理,若有短缺,按我之前交代的渠道补货。” 他顿了顿,看向桌上还未动过的饭菜,语气放缓,“我不在时,你二人要相互扶持,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这‘济安堂’。”

他的交代清晰、简洁,仿佛只是出一次远诊,而不是踏入龙潭虎穴。这份镇定,或多或少感染了惊慌失措的二人。李文轩强忍着眼中的湿意,重重点头:“凌兄放心,我……我一定看好家!” 韩老倌也哑声道:“先生宽心,老汉在,医馆就在!”

凌云深深看了他们一眼,仿佛要将这“家”的模样刻在心里。然后,他不再犹豫,转身走进内室。他没有多少行李可收拾,医者的工具,都在他随身的那个半旧的青布包裹里。他仔细检查了针囊里的银针是否齐全,确认了几种常备的急救药粉和自制的特效药膏是否足量,又将自己平日记录疑难病案和用药心得的几本手札小心包好。最后,他换上了一件浆洗得干净、略显庄重的深蓝色细布长衫。

当他再次出现在院中时,已然恢复了平日的沉静。他对那等候的宦官和一旁沉默不语的毛骧拱了拱手:“公公,毛大人,可以动身了。”

宦官瞥了他一眼,似是对他的利落略有满意,嗯了一声,转身便向外走去。毛骧目光深邃地看了凌云一眼,未发一言,紧随其后。

凌云最后回头,对站在门口、眼巴巴望着他的李文轩和韩老倌,露出一个宽慰的、却带着诀别意味的笑容,随即毅然转身,迈出了“济安堂”的门槛,踏入了那片被皇家侍卫和火把照得亮如白昼、却又深不可测的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