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生存的等式(1 / 2)

夕阳的最后一道余晖,如同吝啬鬼收起的最后一枚金币,彻底隐没在西边的山峦之下。破庙内,光线迅速暗淡,唯有角落里那一小堆篝火,还在顽强地跳跃着,投下变幻不定、忽明忽暗的影子,将凌云的侧脸勾勒得愈发棱角分明,也愈发憔悴。

他背靠着冰冷粗糙的墙壁,缓缓滑坐在地。连日来的高烧、剧痛、失血和饥饿,已经将这具身体掏空到了极限。虽然最危险的感染高峰似乎已经过去,体温不再那么骇人,意识也恢复了清明,但一种新的、更为深沉和持久的危机感,如同逐渐收紧的绳索,取代了之前那种尖锐的濒死恐惧,牢牢地扼住了他的咽喉。

那就是极度的虚弱和难以忍受的饥饿。

这种感觉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如同阴冷的潮水,一点点漫过脚踝,淹没膝盖,直至令人窒息。他的身体,这具刚刚经历过一场惨烈内部战争的躯壳,此刻像极了一栋被大火肆虐后的残垣断壁。明火虽已扑灭,但梁柱焦黑,墙体开裂,满目疮痍。急需大量的、优质的“建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来进行修复和重建。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肋骨分明、几乎只剩下皮包骨的胸膛,又感受了一下左肩伤口处传来的、虽然减轻但依旧持续的灼痛。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在发出无声的呐喊:能量!我们需要能量!尤其是蛋白质——那构建肌肉、修复组织、合成抗体、维持所有生理功能的生命基石!

然而,现实是如此的残酷和贫瘠。

他的目光扫过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当”:旁边破碗里剩下的几根煮得烂糊、颜色发暗的野菜梗;那个陶瓮里已经见底、只够润湿嘴唇的清水;还有药篓里那些干枯的、主要用于消炎解毒的草药。这些,就是他全部的资源。

野菜汤,能提供一些维生素和微乎其微的碳水化合物,对于维持基础代谢已是勉强,又如何能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后重建”?杯水车薪,这个词的含义,他从未像此刻体会得如此深刻。

粮食?肉食?在这荒郊野岭、人迹罕至的破庙附近,简直是天方夜谭。他甚至连一只鸟、一只野兔的影子都没见过。绝望的情绪,如同冰冷的毒蛇,再次从心底悄然探出头,吐着信子,诱惑着他放弃这无谓的挣扎。也许,之前战胜感染只是推迟了不可避免的结局?也许,饿死和被感染致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就在这时,一缕微光,穿透了绝望的阴霾。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他的脑海深处,来自那个属于凌云博士的、承载着现代科学知识的宝库。

在几乎山穷水尽、思维都因饥饿而变得迟缓之际,一个知识点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骤然点亮了他的意识——昆虫!

是的,昆虫!在他前世翻阅过的极端环境生存手册、特种部队训练指南甚至一些前沿的营养学报告中,都明确提到,在常规食物来源匮乏的情况下,昆虫是极佳的高蛋白、高脂肪替代品! 许多昆虫的蛋白质含量远超牛肉、鸡肉,且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生态环境尚未被严重破坏的古代,在脚下这片潮湿的土地、腐朽的木材之中,它们可能无处不在!

这个念头带来的第一反应,不是希望,而是一阵强烈的、生理性的反胃。胃部不受控制地痉挛起来,喉咙口涌上一股酸水。

他是凌云博士!是站在现代医学前沿的精英!他的双手触碰的是精密器械和无菌环境,他的食谱是经过科学配比的营养餐。吃虫子? 想象一下那些多足的、蠕动的、甲壳类的小生物,它们生活在污秽之处,携带细菌……脑海里浮现出鼠妇在潮湿墙角蜷缩的样子,蚯蚓在泥土中钻营的形态,甚至是肥硕的蛴螬在朽木中蠕动的场景……一种源自文明社会的、根深蒂固的厌恶和洁癖,如同坚固的壁垒,强烈地抗拒着这个想法。

“这太恶心了……怎么可能……”一个声音在他心里尖叫。

但立刻,另一个更加冰冷、更加理性的声音响了起来,如同手术刀般切割着情感的纠缠:

“吃,可能会恶心,可能会不适,但有极高的概率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