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阿爹也是为你好(1 / 2)

一连三天,朝中都在清算和领赏谢恩。

新的中州大都督还未定下,贺兰仕晖检校中州大都督是虚职,皇帝就令沈楷暂领。

并命贺兰仕晖以虚衔做实事,带人前往中州,整饬中州府兵。

西蠕人收到长安宫变的消息,刚想趁乱给茹仑王子报仇,结果长安都已恢复正常秩序。

镇北军大将军、襄阳侯贺兰时朗,连夜奏表感谢皇恩浩荡。

并附家书,叮嘱贺兰仕晖忠君报国,一切以国都稳定为第一要务,不必惦记北境战事。

因一系列变故不得不推迟的春闱也紧锣密鼓安排。

报考科举的女子,毫无意外被拒。

因为她没有生徒和乡贡的身份。

太祖和太宗完善科举制度时,考生并没有这项硬性要求。

当时但凡读书人都能报考,也有女子报考,虽未得官,却得封诰命。

后来发现考生来源太乱,高宗才定了这项规矩,但偶有破例。

如今却是焊死了条件,不是就不行,哪怕是男的。

可国子监和乡学哪里会收女学生?

崇安长公主得知此事,奏请皇帝开立昭德馆。

专门培养内廷女官、教习女子庶务,让女子也有更多出路。

原本她想让女子以此获得科举考试资格。

郭妡告诉她时机未到。

皇帝观前朝后妃临朝称制,架空新帝,外戚横行的祸事。

以及本朝几次后妃相争,导致半朝覆灭的悲剧,对所谓女祸严防死守。

这才他是从前打压公主的最深层原因。

别说妻妾,他就连自己的女儿都不相信。

所以,这十几年皇后稳若泰山,贵妃不得转正。

是制衡,说到底都是制衡。

再爱贵妃,也防着呢。

郭妡弄明白这个心理后,当即阻止崇安长公主。

叫她不要试图用昭德馆去冲击国子监和各地乡学所代表的,男子书生的权益。

现在无谓和他们起冲突,更无谓让皇帝忌惮。

自己退一步,以培养女官和教习技艺的名义办学,再徐徐图之才是上策。

皇帝果然批示可行。

昭德馆就立在崇安长公主府邸对面,命工部和将作监建造。

至于宫中,第二批宫人相亲会,开始筹备进行。

此时皇帝彻底病倒了。

本就风寒未愈,加上生死攸关的惊吓,和因父子反目而痛彻心扉的激烈情绪冲击,一时之间没抗住,引发心疾和头风,疼得下不来床,不得不令赵王监国。

沈楷临朝第二日,有拍马屁的官员奏表。

今年开年动乱,导致亲耕礼和亲蚕礼都未举办,长安周边百姓需要一颗定心丸,如今三月即将结束,应将此事尽早提上日程。

这时代,帝后亲耕和亲蚕都不是每年必须举办的。

可大臣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受宫变影响,长安附近许多百姓耽误耕作。

中州和画州府兵的田地状况更不好。

毕竟中州府兵忙着造反,画州府兵忙着平叛。

两都督府下,府兵闲时耕作的良田里,这会儿地都还没犁呢。

帝后此时举行亲耕亲蚕典礼,确实有很好的鼓舞意义。

但这事落到实处也难。

皇帝病得起不来,却不愿赵王代之。

不知是不是发觉自己病中无力掌控朝堂,皇帝又开始患得患失。

刚从宋王谋反一事里汲取一点教训,转头就别扭起来。

“长安百废待兴,处处都要用钱,处处都要用人。此时亲耕亲蚕,百官命妇随行,一来耗费巨大,二来耽误有司处理政务,今年就不办此仪了。”

皇帝靠着凭几坐起身,揉着额头拒绝。

沈楷瞧他眉宇间似有不耐,难得沉得住气,压下心底猜测,低头应了。

黎明曙光来临前,不宜为了这些事,使皇帝不高兴。

皇帝见他不啰嗦,眉间褶皱才舒展一点,瞥一眼道:“不过,今年需派少府监、司农寺等去中州画州等地督促农桑。

尤其两地府兵,缺农具的补农具,缺粮种的配发粮种,务必安然度过这一季。”

这事有道理,沈楷没多说。